「我朋友補鈣補到得腎結石耶!」、「醫師,我不敢吃鈣片,會長結石 !」事實上,這是一個被誤會太久的故事。研究告訴我們,正確補鈣,不但不會長結石,反而能幫助預防腎結石的發生。
腎結石不是鈣惹的禍 草酸才是幕後黑手
基因醫師張家銘解釋,大多數的腎結石,是所謂的草酸鈣結石。聽起來像是「鈣」是壞人,但事實剛好相反——草酸才是結石形成的關鍵角色,而鈣反而是對抗草酸的天然解方。草酸來自許多健康食物:菠菜、甜菜、堅果、濃茶、巧克力等,這些食物在腸道中,如果沒有遇到鈣和它結合,草酸就會被吸收到血液,再經腎臟排出,最後在尿液中與鈣結晶沉澱成「石」。但只要腸道中有足夠的鈣,草酸就會乖乖和它結合,一起排出體外,不會進到腎臟。
這不是推論,而是多篇腎結石研究明確指出的代謝路徑。所以說,少補鈣,反而更可能讓草酸有機可乘。
補鈣會長結石? 錯,是補錯時間、錯方式
補鈣不是錯,錯的是怎麼補。許多市售鈣片在使用時,常見的錯誤有三種:
第一,空腹吃鈣片:這讓鈣游離在腸道中找不到草酸,直接被吸收進血液、再由腎臟排出尿液,這會讓尿鈣濃度過高,反而容易形成結石。
第二,單次補太多:研究指出,每日攝取鈣質應該控制在1000-1200mg,過多反而壓垮腎臟調節負擔。
第三,忘了搭配飲食一起吃:鈣應該和三餐一起吃,特別是搭配含草酸的食物,這樣才真的發揮「抓住草酸」的保護作用。
基因與體質也在背後「偷偷加碼」
我們常說:「補鈣不怕多,怕錯時間、錯人、錯搭配。」基因體醫學更進一步發現,有些人基因本身就會讓他們更容易草酸累積與結晶。張家銘舉例,像是SLC26A6這個基因,就是一個關鍵角色。這個基因決定草酸怎麼被代謝與排出。當它有突變或功能不佳時,就算水喝得多、飲食很乾淨,也可能反覆結石。這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本來的體質就容易「藏石」。
但好消息是,如果你有這類體質,正確補鈣反而比一般人更重要,因為它可以大大減少草酸的吸收,等於是在代謝上「多一層保護罩」。
補鈣怎麼做才正確?
1、與三餐一起攝取鈣質,尤其是吃了菠菜、堅果、可可類食物時。
2、優先選擇天然鈣來源:牛奶、豆腐、起司、芝麻、小魚乾等。
3、若需補鈣劑,選擇含碳酸鈣或檸檬酸鈣類型,且餐後補充吸收最佳。
4、控制每日總鈣攝取在1000-1200mg,勿過量。
5、有結石病史、腎臟病或代謝異常者,建議先做評估,再補鈣。
石頭不是敵人 它只是身體在對你大聲呼喊
張家銘強調,補鈣,是一門生活管理藝術,不是愈多愈好,是「剛剛好+剛剛對」。太多被結石折磨的病人,一邊怕痛、一邊又不敢補鈣,最後骨質也流失、身體也沒改善。其實,腎結石就像是身體寫給你的備忘錄,它提醒你:代謝失衡、發炎過高、水喝太少、營養不平衡。正確補鈣,是幫身體找回平衡的重要一步。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補鈣卻導致便秘?醫曝「3大關鍵原因」:第2點超多人忽略 這樣做才能改善
·早餐「1杯牛奶+這些食物」鈣質吸收效果加倍! 醫揭密護骨5大食物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