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陳先生罹患糖尿病,平日以口服藥物控制病情,生活規律。今年4月中開始,他突然出現每日高燒至39°C,伴隨畏寒、頭痛與咳嗽。奇怪的是,家人與周遭友人皆無症狀。他無飼養動物,但清明節期間曾返鄉掃墓,清理祖墳雜草,隔日還與友人一同登山健行。
一週後,症狀加劇,他的前胸與後背開始出現紅色斑丘疹。就醫時,體溫38.6°C,血壓
根據病史與症狀,醫師懷疑是「恙蟲病」,給予特定抗生素治療,陳先生數日後退燒、肝腎功能恢復正常,PCR檢驗也證實為恙蟲病。
恙蟲病是什麼?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蔡宛庭指出,恙蟲病是由「恙蟎」身上的立克次體感染人類而引起。「別來無恙」的問候語,正源自這種疾病的古老流行。
恙蟎的幼蟲會在野外叮咬人類,將病原體傳染至人體。好發於亞太地區,包括東南亞、中國、台灣、日本等農村地區,台灣以花東、離島、高屏及南投為高風險地區。
恙蟲病潛伏期約為5~14天,常見症狀包括:高燒、頭痛、背痛、盜汗、畏寒,結膜充血、咳嗽、淋巴結腫大,焦痂(通常在衣物覆蓋部位),發燒後出現紅色斑丘疹;嚴重時可能併發肺炎與呼吸衰竭、腦膜腦炎、心肌炎,死亡率可從 1% 至 60% 不等,視病況與治療時機而定。
診斷與治療
蔡宛庭表示,治療首選為抗生素(如多西環素Doxycycline),及早介入效果佳。民眾若有戶外活動史,又出現高燒與肝功能異常,應主動告知醫師,將恙蟲病納入鑑別診斷。
由於恙蟎肉眼難辨,蔡宛庭建議從事野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長褲、靴子、手套,使用含DEET成分的防蚊液於裸露皮膚,活動後儘早沐浴、更換衣物,也應避免坐臥於草叢中。
2024年台灣已有257例恙蟲病,2025年截至4月已通報10例,預期夏季戶外活動頻繁,病例將進一步上升。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防蚊防蟲做足,才能真正「別來無恙」。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夏天好熱、蚊子多!出門要先塗「防曬乳or防蚊液」? 專家揭「塗抹先後順序」:被叮別狂抓
·防蚊液「標榜兒童安全可用」,1童卻仍全身發紅疹!醫揭主因 還可能間隔好幾天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