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常心情差、情緒低落? 專家揭兇手:你天天在用的「這個日常用品」害的
字體
發佈日期:2025/08/19
瀏覽人次:3681 返回列表

 

這些年,我們的情緒越來越容易低落,你有發現嗎?門診有病人不是說睡不好,就是整天沒精神,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他們問:「是不是壓力太大?是不是老了?」但基因醫師張家銘說,現在可能會先問:「你晚上幾點關燈?睡前會滑手機嗎?」我們以為情緒低落是心理問題,但新的研究告訴我們,也許根本不是心理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眼睛看到的光,影響了大腦處理情緒的方式。

 

什麼是藍光?為什麼我們要注意它?

 

2025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指出,夜晚的光會透過視覺神經,一路傳到大腦控制快樂與動機的區域,讓人變得不快樂。這不是說說而已,是有實驗數據支持的。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藍光(blue light),這是一種波長短、能量高的可見光線,介於 400 500 奈米之間。白天的太陽光中就含有藍光,它會讓我們清醒、提升注意力,也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這些功能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但問題是,現在的人白天待在室內接觸自然光太少,晚上卻大量接觸人造藍光。像是手機、電腦、平板、LED 燈,這些通通都會發出藍光。當這些光在晚上還刺激我們的眼睛時,大腦會以為「白天還沒過完」,褪黑激素被抑制,睡意被打亂,久而久之,連情緒也會被影響。

我們可以把藍光想像成咖啡:白天喝幫助提神,晚上喝則可能導致失眠與煩躁。藍光本身不是壞東西,但「出現在錯的時間」,就會出錯。

 

 

藍光照久了 大腦裡的快樂中心會「變冷」

 

這篇研究用的實驗動物是樹鼩,一種日行性的小型靈長類親戚,跟我們一樣白天活動、晚上休息。他們讓這些樹鼩每天晚上 9 點到 11 點被藍光照兩小時,連續三週。結果發現,牠們開始對甜食沒興趣、對新東西不想探索,活動力也變差,就像人類出現憂鬱症狀那樣。

更驚人的是,這些改變不是因為壓力太大,也不是睡眠中斷,而是透過一條從視網膜傳到丘腦旁纖維核,再到伏隔核的神經通路,這條路線正好掌管我們的情緒與快樂感。

當研究人員破壞這條丘腦旁纖維核神經區域後,樹鼩即使繼續被藍光照射,也不再出現憂鬱的行為,表示這條視覺情緒通路,是造成情緒低落的關鍵。

 

 

不只行為改變 連基因也「記住了壞光線」

 

研究最後還做了大腦基因分析,發現伏隔核中有超過 300 個基因受到藍光影響,其中包括:

 

•與情緒調節有關的血清素受體基因(HTR1AHTR2A

•負責神經可塑性與穩定度的NCANHAPLN4

 

這些基因的變化,代表我們的大腦可能已經「記住」這種夜間光線的刺激,長期下來,不只是情緒改變,連大腦功能的穩定性也會被破壞。

 

 

生活中的藍光管理 就是照顧情緒的第一步

 

這些科學發現帶來一個很實用的提醒: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幫助自己遠離「藍光型憂鬱」。

首先,睡前兩小時幫大腦「減光」。減少手機、平板、電視的使用,開啟夜間模式,換上暖色調燈光,讓大腦知道是時候休息了。

接著,讓臥室真正黑下來。關掉小夜燈,使用遮光窗簾,移除會發亮的充電器與電子時鐘。只有真正暗下來,身體才能進入深度修復的模式。

最後,早上要曬太陽。起床後半小時內曬點自然光,是幫大腦「重開機」最天然的方法。日夜有節奏,情緒才會平穩。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手機「護眼模式」到底有沒有效? 醫揭「3大限制」超錯愕:這樣用才對
·睡前滑手機,愈滑愈清醒? 按這「4穴位」有效改善失眠:真的睡得更香了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