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吃海鮮不怕膽固醇?教你挑對新鮮食材、聰明吃海味
字體
發佈日期:2025/09/13
瀏覽人次:3059 返回列表

海鮮向來是台灣餐桌上的最愛,無論是清蒸魚、鹽烤蝦,還是海鮮粥,光聞香味就讓人食指大動。不過,許多人因為擔心膽固醇過高而忌口,其實並非所有海鮮都該拒之門外。掌握正確挑選原則與食用分寸,不僅能享受海味的鮮美,也能吃得健康安心。

 

海鮮與膽固醇:並非一概而論

常見的海參、海蜇皮就屬於低膽固醇海鮮;而烏賊(花枝)、蝦類、黃魚、虱目魚、比目魚、九孔、鮑魚、文蛤等,每

100 公克的膽固醇含量雖低於 200 毫克,但仍建議適量。至於蟹黃、魚卵、蝦卵等高膽固醇食材,最好少碰為妙。

 

選購活魚有技巧

魚鱗要完整有光澤,魚肉按壓後能彈回;魚眼要清亮不混濁,魚鰓應呈鮮紅色而非暗沉,這些都是新鮮的關鍵。

 

花枝、章魚、軟絲怎麼挑?

身體應該帶有透明感並富有光澤,皮膜完整無脫落,觸角吸盤帶黏性代表越新鮮;肉身厚度也能影響口感。

 

蝦蟹與貝類的新鮮判斷

蝦殼光亮、身體透明,活動力佳為首選;活蟹則要觀察眼睛是否靈活、腹部是否飽實,聞起來不能有腥臭味。貝類建議挑選在流動活水中浸泡、能自行吐水的,購買時敲擊聲扎實代表仍然新鮮。

 

不論哪一類海鮮,建議買回後當週內食用,冷凍保存最好不要超過兩週,以免影響口感與安全性。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營養師警告「這1種魚」會影響智力,真的要少吃! 尤其魚皮、魚內臟重金屬最易殘留
·吃生魚片沾芥末、蒜薑有殺菌作用?醫解答 1方式才能降低寄生蟲感染風險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