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上班好緊張,小心腸胃不輪轉
字體
瀏覽人次:25006 返回列表


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負擔大,長期處於這種身心俱疲的雙重壓力下,很容易引發胃腸道功能障礙,最常見的就是消化不良或腸躁症。

 

文/鍾碧芳

 

前一陣子剛換跑道的小吳,面對新接手的業務工作顯得有些吃力,或許是因為業績壓力大,外加下班後還常需要陪客戶吃飯應酬,長期吃吃喝喝的結果,讓他最近覺得胃痛難耐,腸胃裡悶悶脹脹的,有時候趕著與老闆或客戶開會時,還會經常跑廁所腹瀉,這樣的症狀困擾他好一陣子。最近去到醫院掛診腸胃科,經過一番檢查後,主治醫師卻將他轉介身心科,小吳疑惑,為什麼明明是腸胃方面的症狀,卻要看精神科?難道是醫師懷疑自己的疼痛都是假?

 

個性急躁、求好求快者好發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國洋指出,功能性胃腸疾病涵括的範圍很廣,最早定義名稱是在1988年於羅馬舉行的世界消化系醫學大會,由於各國胃腸科醫師發現門診中有將近5成以上的病患一直抱怨出現胃腸道方面的症狀,但經過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各種侵入性的檢查後,卻看不出任何構造性問題,因此,只要是一群慢性且會反覆發作,卻無法以目前已知檢查來解釋的腸胃症狀,就歸類為「功能性腸胃病」。功能性腸胃病可能出現的症狀幾乎涵蓋所有的腸胃性疾病,如吞嚥困難、胃食道逆流、腹脹難消化、腹瀉、便祕、噁心、想吐等,林林總總大約有20多種症狀。黃國洋說,只要在病理上沒有真的發炎反應都可算進來。

 

這類病症雖然不會致命,但卻經常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試想,一天跑廁所10幾次,誰會受得了?」黃國洋說,會造成功能性腸胃病的原因至今仍不明,但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在於遺傳,「若是本身曾經有過焦慮症、憂鬱症等患者可能機率更高。」

 

根據消化醫學會曾做過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台灣15歲以上的人口,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有消化不良的問題,該醫學會也推估,台灣全年因消化不良花費的健保費用大約就要90億元,這還不包括自行在藥局購買成藥的部分。其實,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也很容易發現似乎大家的腸胃都不好,常常只要辦公室中有一人說胃不舒服,同事中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拿出胃藥給予協助。

 

雖然功能性腸胃病很難找出真正原因,但嚴格來說,卻可能與種族、性格、職業、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黃國洋指出,也有些具備A型性格,如個性急躁、求好求快、好勝心強的人,會比較容易出現類似症狀。
 

做好壓力管理、改善飲食生活習慣

功能性腸胃病在治療上通常分成兩大部分,臨床上可以分成三個主要症狀,其一為腸胃蠕動、另一為腸胃的感覺問題,第三種則是屬於身心的部分。前兩者的治療方式多以症狀治療為主,也就是說,如果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內科醫師就會開立好消化的藥物;至於身心部分,則多會轉介到身心科治療心理的問題,幫助解決不當的壓力管理,同時也會治療因為心理疾病而加重生理的症狀。

 

「不過,很多被轉介到身心科的患者,有9成都會跑掉,可能是擔心自己被貼上標籤。」黃國洋感嘆,其實大部分的腸胃科醫師都會將這類患者轉介到身心科,這是因為不適症狀通常多會合併有一些身心方面的狀況,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心理因素影響生理所致。

 

黃國洋強調,現在的醫學講究「科際整合」,很多疾病已不再是單一問題所形成,有時兩科同時會診,反而可以達到有效的治療功效,根本不需要忌諱。生活緊張、飲食不正常可說是功能性腸胃病的肇因,這是因為腸胃內的消化運動主要是受自主神經系統、胃腸內容物滲透壓及內分泌所控制,只要一有壓力,體內的交感神經就會開始興奮,血液供應集中到心肺、腦和肌肉等部位,使得腸胃血流減少,進而影響消化蠕動。

 

因此,若要降低功能性腸胃病的發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並且做好壓力管理,一旦出現嚴重焦慮、憂鬱等心理現象時,也可在醫師指示下,適度服用抗焦慮、抗憂鬱等藥物;更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做運動以釋放壓力。

 

黃國洋強調,如果身邊親友曾出現類似症狀,更要調整飲食,少吃過甜、過辣或太酸的食物,多增加膳食纖維及蔬果攝取,以免增加發作的機會。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6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