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固定聲帶肌肉 讓呼吸暢通
字體
瀏覽人次:28044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5期】

 

雙側聲帶麻痺的患者,往往因為聲帶無法正常張開,封住了氣管造成呼吸困難,過去這類病患多只能做氣切。現在有新的手術方式,只要用一條線,利用調整器,把其中一側麻痺的聲帶拉到旁邊固定,氣管有了空隙,病人就能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病患覺得效果不好,還可以拆線,就可以回到原來的狀態,不用像氣切或是鐳射必須打洞,無法回復。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蘇萬福表示,聲帶是在氣管裡面的一個薄膜組織,聲帶動作的方式很像往兩側推開的門,平常不發聲的時候,控制聲帶的肌肉是放鬆的,讓聲帶收在氣管兩側。當想要發聲的時候,聲帶肌肉會收縮,讓聲帶往氣管中央靠攏,這樣空氣流過氣管時,才會震動聲帶發出聲音。

 

傳統手術,後遺症

雙側聲帶麻痺的患者,由於聲帶動作無法隨意志控制,長期處於收縮、即向氣管中央靠攏的狀態,因而影響氣管內空氣的流通,所以,出現呼吸困難的情形。傳統的改善方法可以做氣切或是以鐳射打洞,但會出現聲音沙啞或是吃東西容易嗆到的問題,一旦病患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由於聲帶功能無法回復,往往無法再修改回來。
 

新的治療手術「聲帶外展固定術」,即是把其中一側麻痺的聲帶綁一條繩子,拉到外側去,並用調整器固定,讓兩側聲帶間的空隙變大,病患呼吸就通暢。這個技術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蘇萬福則是累積了幾十年的經驗,努力研究出來的新方法。

 

固定聲帶,重獲新生

50歲的徐女士即是接受這個新手術的受惠病患之一。徐女士3年前因為甲狀腺疾病開刀,造成兩側聲帶麻痺,進而出現呼吸困難。徐女士表示,當年切除甲狀腺下方兩個瘤之後,竟覺得吸不到空氣,要貼著冷氣口,才覺得能吸到空氣,醫師告訴她,氣管被壓扁,得過一陣子才能恢復。

但過了3個月、半年、1年,始終沒改善,醫師建議要做氣切,但她想到要在氣管上開一個洞,放上一根管子,以後要壓著咽喉才能講話,或是吞嚥時要歪著頭,那不是她要過的生活,每每想到這裏,就讓她難過得痛不欲生,好幾次根本就不想活了。

但徐女士仍鼓起勇氣四處就醫,也看了多位醫師,醫師也還是建議徐女士做氣切,才能維持呼吸通暢,徐女士不放棄,不願氣切影響她的生活品質,甚至毀了她的人生,3年來遍訪各大醫院醫師,終於找到了這個新的手術方法。

蘇萬福以「聲帶外展固定術」解決了徐女士3年來的痛苦,徐女士手術後第一口舒服的自然呼吸,感動到流下了眼淚,因為這就是她奔波3年所追求的。徐女士說:「開完刀,醒來的那一剎那,我覺得,那才是我真正的人生」。

 

副作用太嚴重,可以二次手術

蘇萬福指出,這個新技術雖然可以快速改善病人的呼吸困難,但是術後聲音會比較無力和沙啞,聲帶向外拉的愈開,呼吸雖然愈順暢,但說話會「漏風」的情況也會愈明顯。不過會逐漸改善,但年紀超過70歲以上的病患,由於年紀愈大肌肉較為退化鬆弛,在術後開始吃東西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嗆到的現象,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雖然「聲帶外展固定術」並非完美,但仍然比現行的鐳射聲帶手術要好,因為鐳射手術同樣也會有聲音沙啞及吃東西容易嗆到的問題。由於鐳射需要在聲帶上打個洞,對聲帶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以,一旦病人發現聲音太沙啞時,無法再恢復。
 

反觀「聲帶外展固定術」是一種可逆的手術,如果覺得聲音太沙啞或是吃東西嗆到的問題太嚴重時,可以把線拆掉,讓聲帶恢復原狀。同樣的,如果覺得呼吸效果不好,可以再做第二次手術微調,把聲帶再拉開一些。

 

不是人人都可以做 
蘇萬福表示,近56年來,他共為了16位病患做了這個手術,年紀最輕的40多歲,年紀最大的則是82歲,手術時間長短須視病患的狀況及解剖位置而定。有些病患狀況較簡單,手術時間40多分鐘即可以完成,狀況複雜的病患,手術時間則要1個多小時。

 

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個手術並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年紀如果太大、中風或是頸部做過放射線治療的病患,需先經過醫師評估才能確定是否能做。手術進行時需要全身麻醉,手術費用健保有給付,但調整器需要自費,約要數萬元。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吃東西常嗆到,是癌症前兆?
常咳痰,很傷喉嚨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