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台灣發生率第1名!小心「5因素」影響大腸鏡檢查準確度 1圖揭8個警示徵兆
字體
瀏覽人次:4275 返回列表

 

年過50的吳先生,從去年開始發現如廁時大便偶有出血狀況,但在去年大腸鏡檢查後,結果顯示的確有痔瘡情況,並沒有發現大腸癌病灶或大腸瘜肉。但是,痔瘡問題明明也已接受治療,為何還是有斷斷續續的血便出現?因此就醫檢查,發現在大腸乙狀結腸內有一約2公分的腫瘤病灶,並有黏膜潰爛狀況,醫師為他做切片檢查,病理化驗報告確認罹患大腸癌,後續轉介到直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術後診斷為大腸癌第二期

 

影響大腸鏡檢查 這些環節莫輕忽

 

對於這樣的狀況,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影響大腸鏡檢查是否完整有幾個重要因素,包含:檢前是否嚴格執行低渣飲食、清腸是否乾淨、檢查範圍是否做到全大腸、有沒有做到最深處到達盲腸,以及有無發現瘜肉,以上因素都會影響檢查的精準度及日後是否需要定期的追蹤建議。

 

 

早期發現、預後存活率高 腺瘤性瘜肉變癌需5

 

若以吳先生這樣的案例來說,梁程超醫師表示由於大腸癌是一種進展相當緩慢的癌症,從腺瘤性瘜肉進展到大腸癌這個過程約需要5-10年,不太可能僅一年時間就發展成大腸癌第二期。前次檢查沒有找到大腸癌病灶可能與清腸不夠乾淨造成檢查盲點,或是腫瘤位在一些腸道容易被忽略掉的轉角處!

 

大腸癌通常只要早期發現,都有很高的預後存活率,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5%、第二期與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約為80%與65%,而第四期則大幅度降低至約1020%。

 

 

初期無症狀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梁程超提醒,大腸癌的表現不是只有血便的症狀,甚至是大腸癌在初期的表現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症狀!大腸癌已連續15年成為國內癌症發生率第1名,建議所有50歲以上民眾都應該接受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為陽性者務必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

 

若未達50歲的大腸癌高危險族群(BMI27肥胖者、有大腸癌家族史、抽菸、喝酒、偏愛吃紅肉或高熱量食物者),就算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發生,最好還是提早為自己安排第一次大腸鏡檢查,並依照醫師後續的回檢建議確實做到定期檢查追蹤,才能更完整的預防大腸癌對健康的危害。

 

延伸閱讀:
·看一眼就知道!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
·三餐都要使用的「1調味料」,選錯了、用錯了,恐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子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