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眼白發黃是警訊?醫揭「黃疸5大徵兆」與背後病因,當心肝膽疾病上身!
字體
發佈日期:2025/07/18
瀏覽人次:3338 返回列表

每年728日為「世界肝炎日」,提醒大眾重視肝臟健康。其中,一項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症狀——黃疸,其實可能是身體健康亮紅燈的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王璞指出,黃疸不是一種單一疾病,而是一種由膽紅素異常累積所導致的臨床症狀,當皮膚、眼白甚至尿液出現明顯發黃時,就必須提高警覺。

 

膽紅素是紅血球分解後產生的黃色色素,正常應由肝臟代謝、透過膽汁排出體外。當肝臟代謝系統異常、或膽汁排出受阻時,膽紅素便會滯留在血液中,引發黃疸。

 

黃疸分為三種類型:

溶血性黃疸(肝前性)

 ● 原因:紅血球大量破壞,膽紅素產量超出肝臟代謝能力。

 ● 常見疾病:地中海型貧血、新生兒黃疸、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肝細胞性黃疸(肝性)

 ● 原因:肝細胞受損,導致膽紅素無法有效代謝。

 ● 常見疾病:

B/C型肝炎、肝硬化、肝癌、酒精性或藥物性肝病。

 

阻塞性黃疸(肝後性)

 ● 原因:膽汁排出通道阻塞,膽紅素倒流進入血液。

 ● 常見疾病:膽結石、膽管癌、胰臟癌、膽道狹窄。

 

黃疸的5大警訊:

黃疸初期可能不明顯,但若出現以下症狀,請及早就醫:

 

1.眼白變黃:比皮膚變黃更早出現。

 

2.皮膚泛黃:從臉部擴散至身體四肢。

 

3.尿色如紅茶:表示膽紅素經由尿液排出。

 

4.糞便變淺色:代表膽汁無法進入腸道。

 

5.皮膚搔癢:特別見於阻塞性黃疸,膽鹽刺激皮膚神經。

 

醫師會做哪些檢查?

*血液檢查:膽紅素濃度、肝功能、凝血指數等。

 

*影像檢查:如腹部超音波、CTMRI,排查阻塞與腫瘤。

 

*病毒檢測:檢查B型、C型肝炎病毒。

 

*特殊檢查:必要時進行內視鏡攝影或肝穿刺切片。

 

出現這些狀況,應立即就醫:

*黃疸快速惡化,伴隨發燒

 

*意識模糊或嗜睡

 

*持續腹痛、體重急遽下降

 

*黑便或吐血(肝硬化相關)

 

*有癌症家族史或近期健康檢查異常

 

關於黃疸的常見迷思:

Q:黃疸就是肝炎嗎?

A:不一定,膽道阻塞或腫瘤也會引起黃疸。

 

Q:黃疸只有大人才會得?

A:錯,新生兒常見生理性黃疸,但也可能為病理性,需專業判斷。

 

日常護肝關鍵建議

王璞提醒,黃疸是肝膽疾病的重要警訊,務必及早診斷與治療。日常應該:

避免酗酒與濫用藥物;定期做肝功能與BC型肝炎篩檢;衛生習慣,預防病毒感染;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預防脂肪肝

 

黃疸不是單純的皮膚變色,而可能是肝臟或膽道異常的警訊。透過早期察覺、正確診斷與適當治療,有助於避免疾病惡化。世界肝炎日,不妨檢視自己的肝膽健康,為自己和家人守護身體第一道防線。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別以為老人家人才會貧血,青少年缺鐵恐影響智力和運動發展,小兒醫建議多攝取3食材
.臉色暗沈蠟黃,醫大推「必吃4超級食物」提升氣色! 這1種魚還能改善皮膚乾燥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