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長途飛行後腿痛竟是血栓!58歲王小姐確診「深層靜脈栓塞」
字體
發佈日期:2025/08/01
瀏覽人次:3650 返回列表

劉怡均(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王小姐今年58歲,本身有在使用荷爾蒙藥物,因平常工作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最近因為出差搭了幾次長途飛機,回來後發現左小腿又腫又痛,還覺得熱熱、緊緊的。她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血管裡面卡了血塊。

 

何謂深層靜脈栓塞?

深層靜脈栓塞指的是血栓形成於深層靜脈,阻塞血液回流後造成靜脈血管發炎及患側肢體腫脹,較常見於小腿或大腿的深部靜脈。

 

典型症狀包括單側下肢腫脹、疼痛、皮膚變色或發熱。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誰比較可能得到深層靜脈栓塞?

高風險族群包含術後病人、長期臥床、懷孕、癌症病人、年紀大、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是荷爾蒙替代療法、肥胖與有凝血異常體質者。

 

深層靜脈栓塞有多常見

相對於西方國家,亞洲人發生率較低,台灣每年的發生率大約是萬分之一左右

 

治療原則

急性期治療以抗凝血藥物為主要方式,目的是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並降低發生肺栓塞的風險。然而對部分血栓範圍較大、對藥物反應不佳,或已有患肢缺血症狀的病人,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侵入性血管介入治療,如導管取栓、溶栓或置放下肢靜脈過濾器手術等。

 

急性期過後,穿戴醫療等級的彈性襪可幫助減輕患肢腫脹,並預防日後出現「栓塞後症候群」。同時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適當的運動訓練在恢復期也具有關鍵作用,不僅有助於改善症狀,也能提升病人的整體生活品質。

 

復健治療建議

深層靜脈栓塞在急性期後時常會有靜脈高壓的問題,進而導致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在站立或走路時尤其明顯。因此,復健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行走時的靜脈壓力,以減少組織損傷與症狀。

 

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是目前除藥物以外,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藉由壓力襪(彈性襪)、多層彈性繃帶或非彈性繃帶來提高皮下組織壓力及間接強化小腿肌肉加壓功能,以減少水腫及促進血液回流,進而改善靜脈功能不足的問題、預防栓塞後症候群。建議日常穿戴至少1年,並使用膝下長度的分級壓力襪,踝部壓力達3040 mmHg,並向上遞減。雖然使用較高壓力的壓力襪可降低潰瘍復發,但大多數病人難以長期穿戴。因此,若病人無法忍受持續性壓力,亦可考慮改用間歇性壓力治療。

 

間歇性氣壓治療

藉由透過間歇壓力(4050 mmHg)刺激靜脈回流,幫助穩定下肢體積。適合用在無心臟衰竭病史且影像檢查顯示無顯著靜脈阻塞的病人,可做為無法耐受長時間壓力襪穿戴的替代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在同時合併動脈狹窄的病人身上,需調整壓力強度(改用較低至中度壓力),以避免影響動脈血流。

 

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久坐久站,長時間乘車或工作,應每12小時起來活動。飲食與水分控制、維持正常體重、避免脫水。避免按摩患肢,以防刺激血栓脫落。最後,如有頭暈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復健運動建議

急性期(發病後114天內)

過去曾建議深層靜脈栓塞病人臥床休息,但最新系統性回顧顯示早期下床活動不但不會增加肺栓塞風險,反而有助於靜脈回流、減輕腿部腫脹及疼痛的症狀。美國運動醫學會也指出,只要患者已開始抗凝治療且狀況穩定,便應及早開始溫和運動,避免肌肉失用及功能退化。

 

建議運動

足踝幫浦運動:每小時1020次、每日多次,以刺激小腿靜脈回流的功能。
 

下肢抬高:將患肢抬高於心臟,每次1520分鐘、每天多次,有助於消腫。
 

關節活動運動:踝關節與膝關節的主動或被動活動,可以預防關節僵硬並促進血液循環。
 

短程行走:經醫師評估後可在家中短距離行走,每次25分鐘,穿著壓力襪效果更佳。
 

亞急性到恢復期(約第2週到第8週)

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恢復活動量、增加小腿肌力與耐力,同時預防「栓塞後症候群」。根據研究顯示,有計畫性的運動訓練如走路、腳踏車、游泳等,能有效減緩症狀並改善靜脈功能。
 

建議運動:

規律行走訓練:每日定時短程步行(每次行走510分鐘,每日共12小時),建議穿戴醫療級彈性襪,可減輕靜脈壓力。
 

小腿肌力訓練:如踮腳尖、單腳站立、漸進式負重抬腿等,從徒手訓練開始,逐漸增加強度。
 

水中運動:如水中行走或水中自行車,有助減少下肢靜脈壓、改善腫脹,適用於體能不佳者。
 

系統化訓練: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此階段可逐步納入中等強度有氧訓練(例如走路或腳踏車,自覺費力程度約1113)、每週至少3次,每次2060分鐘。漸進性加入下肢阻力訓練,每週23次,每組812下,強度從低至中度逐步提升。
 

結語

深層靜脈栓塞的病人在醫師評估後,是可以安全活動的。適度運動不但不會增加風險,還能預防「栓塞後症候群」。急性期可開始緩步行走,亞急性期建議搭配彈性襪維持日常活動,恢復期則應進行有系統的運動訓練,針對小腿肌群與心肺耐力加強,進一步促進功能恢復。若您想了解更詳細的運動處方與訓練計畫,歡迎與您的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討論,共同擬定最適合您的復健目標與方式。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左腳時常比右腳腫脹?靠近腳踝處的皮膚變硬、顏色變深?小心!恐怕是1疾病上身
·「下肢出現這些狀況」恐截肢!間歇性跛行快就醫 醫點名3種人多加留意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