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確診帕金森氏症不知所措?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詳解症狀識別、治療方式到手術選擇。從症狀出現到手術時機判斷完整說明,幫助家屬做出最佳治療決定。
什麼是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大腦中負責運動控制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帕金森氏症是因為大腦中的「黑質」區域多巴胺神經細胞逐漸死亡,導致多巴胺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多巴胺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協調我們的運動功能。當多巴胺濃度降到正常值的80%以下時,就會開始出現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這種疾病通常好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男性患病機率略高於女性。
1、發病年齡: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約1%的老年人會罹患此病。50歲以前發病稱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
2
3、存活期:確診後平均存活期約7-15年,透過良好的醫療照護可以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帕金森氏症的成因是什麼?
帕金森氏症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大腦黑質區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逐漸死亡。雖然確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發現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基因突變、環境毒素暴露、氧化壓力增加等。年齡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隨著年齡增長,多巴胺神經細胞會自然減少,而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減少速度比正常人快得多。
1、遺傳因素:約10%患者有家族病史,目前已發現多個相關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
2、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殺蟲劑、除草劑、重金屬等化學物質,會增加33-80%的患病風險。
3、老化過程:自然老化會導致多巴胺神經細胞逐漸減少,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4、蛋白質異常:大腦中出現異常蛋白質聚集體(路易氏體),可能導致神經細胞死亡。
帕金森氏症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分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早期識別有助於及時治療。
1、運動症狀
.靜止性震顫:手部在休息時出現節律性顫抖,活動時減輕
.肌肉僵硬: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動作變得困難
.動作遲緩:起身、走路、轉身等動作變得緩慢笨拙
.平衡障礙:容易跌倒,走路時步伐變小
2、 非運動症狀
.睡眠問題:失眠、做夢時會動作、白天嗜睡
.自律神經症狀:便秘、排尿困難、姿勢性低血壓
.情緒障礙:憂鬱、焦慮、認知功能下降
.感覺異常:嗅覺減退、疼痛、麻木感
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
目前沒有單一的檢驗可以確診帕金森氏症,診斷主要依靠醫師的臨床判斷。醫師會詳細詢問病史、觀察患者的動作表現,並進行神經學檢查。有時需要安排腦部影像檢查來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診斷的關鍵是要有兩項以上的典型運動症狀,且對左旋多巴藥物有良好反應。
帕金森氏症的手術治療選擇?
神經外科手術是帕金森氏症治療的重要選項,特別適合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患者。目前主要有三種手術方式:深部腦刺激術(DBS)、腦組織燒灼術,以及新興的醫薩刀超音波治療。每種手術都有其適應症和優缺點,需要經過詳細評估才能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都會抖!原發性顫抖、帕金森氏症哪裡不同?醫解析差異 這1種都從單側開始
·常失眠、做惡夢恐高機率患巴金森氏症! 專家提「2步驟自測」是否已有初期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