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57歲的周先生,十多年前曾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手術,但因自行停藥多年,近期出現嚴重喘不過氣的症狀。延誤多日後才就醫,經轉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全數阻塞,心臟功能僅剩20%,合併肺積水及5公分大的左心室血栓,診斷為重度心臟衰竭。
醫療團隊分階段手術 穩定病況等待移植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楊凱文醫師與主任諶大中率領團隊,先放置暫時性左心室輔助器(LVAD)穩定血流,再進行冠狀動脈繞道與血栓清除手術,並重建受損的心臟壁。
為讓病人能返家等待心臟移植,第二次手術更換為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卻突發右心衰竭,只得緊急加裝右心室輔助器(RVAD),並延後關胸以降低風險。第三次手術則移除RVAD並完成閉胸。最終在醫護與跨團隊支持下,周先生順利等到合適的心臟,成功完成心臟移植並康復出院。
心臟衰竭致命風險 規律服藥是關鍵
楊凱文指出,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輸出足夠血液,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悶、下肢水腫與疲倦。主要成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壓、瓣膜疾病或心肌病變。若不控制,恐導致心室擴大、肺積水甚至血栓脫落,引發中風或栓塞。
楊凱文提醒,曾接受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必須遵照醫囑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血管再度狹窄或血栓生成。一旦出現喘、胸悶、心律不整或下肢水腫等警訊,應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即使病情嚴重,現代醫療已能透過心室輔助器、手術與多專業整合照護,幫助病人爭取換心機會,重獲新生。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4種走路方式」是失智前兆!醫曝:確診前10年就有信號 一直拖著走注意
·「走路1姿勢」恐害膝關節退化! 醫曝「初期4方式」不用手術有機會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