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高齡社會中常有的疾病,根據統計,台灣骨質疏鬆症患者多半是年齡大於50歲的年長者,其中女性盛行率約為10.75%、男性則是4.15%,女性比例明顯為男性的2倍之多。
骨骼系統構成了人體的支架,是支撐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就如同高樓大廈的堅固鋼筋。台灣運動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宜蘭羅東醫院執行副院長、長庚大學骨科副教授葉文凌指出,骨骼構造是由骨膜、骨質及骨髓組成,內部布滿豐富的血管及神經組織。
骨質空洞化,骨質疏鬆症
骨質是骨骼結構中最主要的部分,分為外層的緻密骨,以及內部的海綿骨、骨髓;而脊椎負重主要是依賴椎體,椎體則是由海綿骨構成,最容易發生髖關節骨折處的位置,也主要由海綿骨組成。
葉文凌表示,海綿骨會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之空腔,空腔外壁是薄薄的骨骼構成,而支撐空腔的海綿骨本身會有一定之厚度及一定之數目。骨頭是活的組織,並非靜止不變。
若是破壞大於生成,海綿骨的厚度開始下降、數目也減少,此時稱為「骨質稀少」,漸漸嚴重地海綿骨更少,且終究緻密骨也變薄,最後骨質形成空洞化,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女性容易骨鬆,高風險因子多
國內統計,國人女性的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為男性的2倍之多。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女性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包括:女性的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女性停經後骨質會快速流失,以及女性比男性長壽,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影響,就會更為嚴重。
骨質疏鬆症的成因眾多,而老化正是骨質疏鬆的主因,雖然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也是屬於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女性在種種因素的加總下,最後加總起來統稱「骨質疏鬆症候群」,比男性更容易產生骨質疏鬆症,每位更年期及停經後婦女,不可不注意。
葉文凌指出,女性從35歲開始,骨質就已經開始逐漸流失了,到了45歲停經後,由於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急遽減少,直接影響到造骨功能,且會抑制破骨細胞的功能;一旦女性荷爾蒙分泌下降,骨骼生成立刻隨之下降,且又快又猛,且蝕骨細胞活性大幅增加,使得骨質流失速度嚴重增加,骨本逐漸消耗,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產生。
尤其是不明原因的早期卵巢衰竭、45歲前早期停經者、早期接受切除子宮卵巢手術,以及大於6個月以上月經缺乏,常發生於運動過度者或飲食問題者,上述情況由於身體缺乏女性荷爾蒙,無法維持正常的骨質流失與建構的平衡,使得體內的骨質提早流失,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較一般的婦女高、也較為嚴重。
其他骨質疏鬆症風險因子
1.藥物問題:如類固醇藥物、酒精過量、抽菸等。
2.雄性荷爾蒙不足:直接減少造骨細胞功能。
3.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可促進正常軟骨內骨化,但過高反而抑制促甲狀腺激素,反而造成骨質疏鬆症。
4.腎上腺功能異常:如庫欣氏症候群,主要藉由皮質醇及雄激素作用,造成荷爾蒙異常。
5.腦下垂體功能障礙:造成對甲狀腺等腺體機能的影響,造成荷爾蒙異常。
6.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副甲狀腺可促進造骨細胞數目,但分泌過多反而造成骨骼的鈣質流失。
7.具骨質疏鬆症家族史:如果父母中有一方罹患骨質疏鬆症,子女患病的機率多出2倍。
8.父母親有髖關節骨折史。
9.BMI小於19:代表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和脂肪不足。
10.飲食異常:如厭食症、神經性暴食症。
11.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骨骼侵蝕、變形。
12.吸收障礙症候群:如克隆氏症候群。
13.癌症治療藥物:使用某些用於治療乳癌及攝護腺癌藥物,容易造成荷爾蒙異常。
14.長期不動者:長期不運動及臥病在床,主因是肌肉大量減少,且肌肉動素分泌不足,肌肉會廣泛影響骨骼,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症可說是雙生兄弟。
15.種族因素:白人及亞洲人天生骨質密度較低。
16.營養素攝取不足:維生素D、鈣質攝取不足。
(記者郭岳潭,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腿部肌耐力不足走不動,還要小心中風!醫授「3動作」防肌少症 每天走O步就能逆轉
·「食指+拇指完全圈住小腿」恐是肌少症! 醫忠告:起立、坐下5次超過12秒就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