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不靠止痛藥 中醫教你解頭痛
字體
瀏覽人次:38270 返回列表

頭痛,一般西醫都是開止痛藥,但對於擔心西藥傷身的國人來說,總覺得老是吃藥不是辦法,中醫,怎麼看頭痛呢?

文/丁彥伶

 

李女士一直以來就深受偏頭痛困擾,這兩年年屆更年期後,頭痛的情形更加嚴重,本來靠止痛藥就可以止住的頭痛,後來得要靠打急性偏頭痛的止痛針才能夠止痛,醫師甚至還建議李女士,偏頭痛狀況嚴重,可以考慮使用預防性針劑。

小張是個業務員,雖然有車代步,但是每天穿著西裝畢挺地,來來往往於各個大樓間拜訪不同客戶,進出冷氣房又回到停車場如同烤箱的汽車內,常會覺得好像中了暑熱,不只頭痛得厲害,後頸也感覺硬痛,好多次小張都擔心自己會不會爆血管了。

 

頭痛的分類

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台灣有近兩百萬人頭痛,其中有九十二萬人每個月有半個月都在頭痛,還有十萬到二十萬人甚至天天頭痛。根據西醫治療,一般都只能開止痛藥,但是對於很擔心西藥傷身的國人來說,總覺得老是吃藥不是辦法,中醫,怎麼看頭痛呢?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中醫把頭痛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外感頭痛,另一種則是內傷頭痛。外感頭痛指的是風、濕、寒、熱等外邪引起,而在內傷頭痛方面,由於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也就是說,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氣血經脈,都匯聚於頭部,因此,頭痛也可反應到全身各個臟腑的疾病。

 

◎外感頭痛

張家蓓表示,外感頭痛一般病程發病較急,疼痛的來勢往往較劇烈,患者感覺疼痛而無休無止,外感頭痛在中醫分類多屬「實證」,因此,治療上多以祛邪為主。
 

◎風寒頭痛

「大熱天的,怎麼會得到風寒?」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想法,張家蓓說,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指出,所謂的風寒症,是「汗出當風,肌腠疏鬆,風寒之邪,乘虛而入」,是風寒表疏證的形成機理。夏天氣溫當然很高,但是在科技發展之下,各個辦公場所幾乎都是冷氣房,如果從高溫的戶外,原本全身汗腺都急著「奔汗而出」,一旦進到冷氣開得比較強的室內,汗腺全開的皮膚在室內涼風吹拂下,便形成風寒乘虛而入的狀態。
 

由於中醫認為「皮毛者肺之合,未有皮毛受邪而肺臟不受累及者」,所以風寒頭痛主要是外邪犯表,而「太陽主一身之表」,因此風寒頭痛「其經脈循頭下項,風寒外襲,經氣不舒,則見頭項強痛」,也就是風寒頭痛的症狀,以後頭部到後頸部為主。
 

◎風熱頭痛

風熱頭痛,就是夏天常見的頭痛,由於夏天風熱、暑熱或火熱傷人,暑邪侵犯有些可能是從肌表入侵,也可能是從口鼻而入。風熱頭痛發作往往很急,由於「熱性上炎,上擾清竅」,所以,主要以頭脹痛為主要症狀,嚴重者頭痛欲裂,並且合併面紅目赤的現象。
 

風熱型頭痛通常會有咽喉腫痛的症狀,因為中醫認為「咽喉乃肺之門」,所以風熱侵犯肺衛,熱盛耗津,則有口乾、便祕及尿黃症狀。張家蓓表示,風熱型頭痛多見於強壯者,或是臨床上火,或是受風寒而未治療者,以致「從陽化熱」,引起頭痛。
 

◎風濕頭痛

風濕頭痛主要是因為處於空氣中濕邪較重的環境,若外感風寒之邪,則容易兼夾濕邪。風濕頭痛型者,由於病邪上犯頭部,阻遏清竅,所以,會引起「頭痛如裹」,感覺頭好像被緊緊包住之感。

中醫認為風濕頭痛主要是因濕濁阻遏中焦,脾陽為外濕所困,通常是因為長時間環境過於潮濕,加上工作勞累致正氣不足而引起。

 

頭痛位置不同分型

張家蓓表示,中醫也可根據頭痛的位置來找出屬於哪個經脈出了問題,例如若頭痛位置是從自頸項疼痛並延至腦後,上至巔頂的頭痛,屬於「太陽膀胱經頭痛」。
 

若頭痛部位主要是以眼眶痠痛,及前額頭痛的症型,則屬於「陽明胃經頭痛」;若頭痛位置是以太陽穴兩側,以及偏頭痛為主,則屬於「少陽膽經頭痛」。
 

若頭痛位置是在頭巔頂,甚至頭痛時會感覺嚴重搏動感者,則屬於「厥陰肝經頭痛」;而津液代謝障礙引起的「痰飲氣逆」所造成的全頭型頭痛,則屬於「少陰、太陰經頭痛」。
 

這幾種頭痛屬於內傷型頭痛,張家蓓提醒,後頭部及後頸脹痛的原因,中醫認為和西醫一樣,跟緊張型頭痛比較相近;至於前額及眼眶的眉稜骨部位痠痛,則通常和腸胃不佳所致;而兩側頭痛則多和情緒緊張、失眠及睡眠品質不佳引起;而頭頂的巔頂頭痛,通常屬於腎虛,引致血液無法上達到頭部所致。
 

而針對後頭及後頸脹痛的症狀,張家蓓建議患者,平時最好要多做聳肩的動作,因為這類頭痛常合併後頸部肌肉僵硬,常用的引經藥物包括羌活、防風、蔓荊子,常用治療湯藥則是葛根湯。而前額頭痛的引經藥物包括葛根、白芷,常用的藥物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川芎茶調散。而兩側頭痛治療的引經藥物包括柴胡、川芎、黃芩,常用治療湯藥是血腑逐瘀湯,而頭頂頭痛常用的引經藥物包括吳茱萸、蒿苯,常用藥物是吳茱萸湯。

 

不同證型的頭痛,如何處置?

前面介紹過外感型及內傷型的各種不同證型的頭痛,張家蓓說,針對不同證型的頭痛,不像西藥只能吃普拿疼、阿斯匹靈來「鎮壓」,中醫有針對不同的證型建議不同的治療藥物。

◎風寒型頭痛:這類型的頭痛常合併怕冷等風寒感冒症狀,治療藥物通常建議以祛風散寒的藥物為主,包括麻黃湯、芍葛湯、川芎茶調散。
 

◎風熱型頭痛:常見於在悶熱通風不良,或是太陽下勞動者,屬於中醫說的中了暑熱。這類患者可以併用刮痧治療,使用藥物則以疏風清熱的藥物為主,包括柴葛解肌湯、清暑益氣湯、芎芷石膏湯加減、桑菊飲、人參敗毒散等。
 

◎風濕型頭痛:多以脹痛為主,感覺頭有壓迫感,眼眶痠痛、眼睛疲勞,吹到風時更覺得不適,主要治療是採取去濕除風,例如羌活勝濕湯以及九味羌活湯等。
 

◎痰飲証型頭痛:對於常覺咽喉有痰,常有胸悶及情緒不暢者,或是屆齡更年期而常有頭痛的痰飲証型頭痛。張家蓓說,治療方式主要是朝疏肝理氣的方進行治療,包括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加減、半夏厚朴湯等。
 

◎燥熱證頭痛:若頭痛且合併臉脹紅、血壓高、易暴躁不安,且有口苦、口乾、口臭等的燥熱證頭痛。張家蓓則建議除了要疏肝外,還要瀉火,常用治療方劑,包括柴胡清肝湯、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龍膽瀉肝湯。
 

◎腦鳴症狀型頭痛:頭頂脹痛、頭暈目眩,甚至感覺有腦鳴症狀型的頭痛,治療則建議採取溫經散寒的方式,常用方劑有吳茱萸湯、半夏天麻白朮散、當歸四逆湯等。
 

◎其他類型頭痛:夏日好食冰品或冰品過多引起的頭痛,則建議採取和表散寒的方式治療頭痛,常用方劑有小柴胡湯、溫經湯,忌飲冰品,並可配合百會穴、風池穴、風府穴放血。
 

 

預防頭痛,忌食辛辣厚味食物

近幾年冰品很流行,在美國還因此發明了「冰凍頭痛(frozen brain syndrome)」的說法。張家蓓說,中醫也認為,要預防頭痛,應該避免吃冰冷,以及生、冷食物,並且忌食會刺激的辛辣和過度鹹、酸、苦、辣、甜的厚味食物。而便祕時排便太用力,也可能引起頭痛,因此,建議多吃新鮮蔬果,幫助腸道順暢。
 

很多蔬菜都被列為比較寒的食物,體質比較寒瘀的頭痛患者,吃了可能會更易頭痛。張家蓓建議,可以選擇花椰菜、菠菜、高麗菜等,性味比較平,不會造成頭痛的蔬菜。而泡菜等醃漬蔬菜和香腸等食物,容易含有硝酸鹽成分,較易引起偏頭痛,而乳製品、蛋和肉類,易影響人體荷爾蒙,也不建議食用。
 

夏天易有暑熱型頭痛,張家蓓建議,可以吃綠豆、薏仁等這類可以解熱,又能去濕的食材,但是西瓜等瓜果及冰品因為太寒涼,最好還是少吃,而不出汗的悶熱,是最容易引發中暑的。所以,她建議如果發現身體會發熱,但不易流汗者,可以在夏天多喝點鹹湯、鹹粥,能補充水分及鹽分,也能幫助發汗,消除暑熱頭痛。

 

穴位按壓解頭痛

有些穴位的按壓,也能幫助緩解頭痛。張家蓓說,例如頭痛時感覺頭部像被槌子「砰砰砰」跳動式槌動時,這是中醫所謂「氣上頭預」現象,按壓腳底的「湧泉穴」,或是在頭頂正中點的「百會穴」,用可揮發涼感的精油稍加按壓,可以得到緩解。
 

而按壓眉頭內側的「攢竹穴」,也有助緩解前頭部的頭痛,按壓兩側的「太陽穴」則有助緩解偏頭痛。另外,後腦枕骨下方的「風池穴」,以及在腋下的「肩貞穴」,或是手部第四、五指中間凹窩的「中渚穴」,以及手部虎口的「合谷穴」,也都有助於緩解頭痛。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5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