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臉歪嘴斜不是中風 是顏面神經麻痺
字體
瀏覽人次:31563 返回列表

 

文/王淺淺

 

當週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症狀發生時,外表常臉歪嘴斜,很容易被當成是中風,但實際上仔細比較後,會發現症狀有所不同。

 

進入秋冬季節,溫差越來越大,尤其是氣溫突然下降時,就是顏面神經麻痺的好發時機,難怪顏面神經麻痺在過去又有「鬼吹風」的稱號,而醫學界又稱為「貝爾式麻痺」,相關描述已經有150年以上的歷史。

 

根據統計,每年在10萬人中就會出現15-40個病例,雖然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不過,顏面神經麻痺主要好發年紀以20-40歲之間最為常見,男女罹患的機率是相同的。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大約有70%左右的患者在3個月內會自然痊癒,但有15%的人會留下後遺症或是沒完全復原,更有15%的病人幾乎完全不能復原。而會發生顏面神經麻痺的人,統計也發現大約有4-14%的人有家族史,7%的人還會再發病,至於再發病的時機點則沒有一定的規律。

 

顏面神經麻痺分成2類型

當發生顏面神經麻痺時,由於患者的外表常臉歪嘴斜,外觀相當嚇人。臨床上,主要會出現包括嘴歪、眼睛無法閉合,額頭皺紋無法上舉,也可能有顏面腫脹、淚液減少、耳朵疼痛、耳鳴耳塞、味覺消失、頭痛等症狀。除此之外,顏面神經麻痺又分為中樞型及週邊型,所謂的貝爾氏麻痺,就是屬於週邊型;至於中風則是中樞型,由於症狀相似,因此,當週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症狀發生時,很容易被當成是中風,但實際上仔細比較後,會發現症狀有所不同。

 

陳龍指出,週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發作時,是整個半邊臉無法控制,抬頭紋和法令紋都會消失,嘴角會下垂、眉毛呈現低下且無法控制,眼睛更是無法閉合;而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最容易區別的就是常會合併同側半身不遂,而在臉部的部分,最大不同就是只有半邊臉部的下部表情肌的運動有障礙,因此會嘴歪,也會失去法令紋,但是,臉上部表情肌像是額頭卻是活動正常。所以,中風所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眼睛只有下眼瞼下垂,患者的皺眉和面反射仍然存在,因此,還是看的到抬頭紋。

 

感冒後易併發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是12對腦神經當中的第7對,當顏面神經本身或其上位神經元,包含腦幹、大腦皮質的顏面運動區,以及其他任何相關神經路徑受損,都可能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陳龍更進一步解釋,像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多以腦血管疾病為主要病因,譬如腦中風、腦腫瘤等,都有可能損傷到顏面神經。

 

週邊型顏面神經麻痺,雖然致病原因至今仍沒有定論,不過,最常被提及的是因為病毒感染導致顏面神經造成神經發炎,進而產生顏面肌肉無力的狀況,其中又以疱疹病毒、EB 病毒等最為常見。但也有學者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或感冒所誘發,因為臨床顯示多數病患在出現貝爾氏麻痺症狀的數天前,會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症狀,因此,也有學者認為感冒過後是顏面神經麻痺的好發期之一。

 

由於病毒常潛藏在神經結當中,當一個人壓力比較大、睡眠不足或抵抗力較弱時,隱藏在神經結裡的病毒,像帶狀疱疹病毒等就可能跑出來,侵犯顏面神經等部位,尤其是季節轉換時,更是病毒活躍時節,特別容易發生顏面神經麻痺。只是也有學者認為,引起顏面神經麻痺的病毒或許有些也會造成感冒症狀,但感冒和顏面神經麻痺的因果關係並不清楚,不能以此推論感冒也會引發顏面神經麻痺。

 

太晚治療有永久性後遺症

當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嚴重,很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後遺症,治療時機的早晚明顯影響預後成效,因此,發作時一定要盡速就醫。一般患者在發病後,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是逐漸顯現的,並不會一次到位,因為受損的神經並不會馬上死光,而是慢慢失去功能,使得即使發病之時立即到醫院進行神經檢查,當下儀器恐怕都還看不出神經的異常。陳龍認為,神經系統的檢查,一般是在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治療後,追蹤神經的復原情況時,才會建議使用。

 

因為有這樣的特性,因此,發病後的1-3個月之內,就是治療的黃金期。而通常發病第3-5天左右,就是症狀到達最嚴重的時候。如果是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恢復狀況不錯的話,是有機會在3週後就能完全恢復,但如果超過3個月的時間,恢復狀況還是不佳,就很可能會留下後遺症。

 

1014天是治療關鍵時刻

目前西醫在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重點主要是藥物的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和類固醇,通常在發生1週內給予口服類固醇,如果發現與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有關,則合併使用抗病毒藥物。

 

用藥關鍵時機最好在顏面神經麻痺發作後的1014天內,通常前5~7天使用抗病毒藥物和類固醇合併治療,以抗病毒藥物減少單純性疱疹病毒的活性,類固醇則可降低顏面神經的發炎腫脹;後57天則續用類固醇降低神經的發炎腫脹,經過1014天的抗病毒藥物和類固醇治療,研究顯示可以確保顏面神經不會在急性期被破壞太厲害,之後的恢復就會比較完全。

 

另外,陳龍更建議患者,同時可以補充維生素B群來幫助神經的復元與修復,此外,更提醒患者平時應進行復健治療,像是所謂的顏面肌肉運動治療,內容包括有按摩、電刺激及熱療,運動治療和按摩將可以促進恢復,電刺激可避免肌肉萎縮。自我照護方面,可以在專業人員教導下自我進行臉部按摩,避免肌肉僵硬,另外還可嚼口香糖,做吹口哨、皺眉及提眉毛表情變換等臉部動作。

 

由於天氣冷的時候,麻痺的情況會更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臉部的保暖,至於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發作時一側眼睛往往閉不完全,加上無法眨眼製造眼淚,會導致乾眼,產生暴露性角膜炎,所以,使用人工淚液或戴眼罩等方式有其必要性,除了需要點人工淚液,建議外出時要戴護目眼鏡,睡覺時在眼睛蓋上紗布,避免角膜乾燥。

 

如何預防顏面神經麻痺?

不幸的是,針對顏面神經麻痺並沒有太好的預防方法,陳龍解釋,因為顏面神經麻痺原因很多,加上各年齡層男女都有可能發生,很難預防。以最常見的貝爾氏麻痺來說,目前醫學界多推測為遭到病毒感染入侵大腦的第7對顏面神經,是最常見的誘發因子,只能盡量避免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得過帶狀疱疹的患者,生活作息要正常,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過多菸酒,在免疫力較強下,病毒才不會乘虛而入。

 

因此,可以說適當的休息與紓解壓力,就是最有效的預防顏面神經失調的方法。雖然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生,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日夜,但對於曾經有病毒感染、免疫力較差或糖尿病血壓等慢性病患,在臨床上確實有較高的發病風險;另外,對於孕婦,尤其是孕期最後3個月期間以及分娩過後1週之內,相對來說也較一般人容易發生,因此,好發族群切記避免過勞並保持健康生活,才能避免顏面神經麻痺上身。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3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