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ARTICLE AREA
更多分類 飯後總脹氣?小心是膽結石作怪!醫揭黃疸、高燒恐演變敗血症
瀏覽人次:3031 返回列表
一名將近 60 歲、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女性,這幾個月常常一吃完飯就覺得脹氣、上腹悶痛,本以為只是胃不舒服。沒想到後來右上腹劇痛又發高燒,送醫才發現是「急性膽囊炎」,住院打抗生素後暫時好轉。
但僅過一個月,病情急轉直下,再度出現腹痛、黃疸、深色尿液與高燒,甚至入院時還有嗜睡症狀,確診為「膽結石造成膽管阻塞,引發膽管炎」。所幸經腹腔鏡手術處理後,病況逐漸穩定。
八成膽囊炎是膽結石阻塞造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王俞傑表示,八成膽囊炎是膽結石阻塞造成。許多患者常以為是「胃痛」,吃胃藥也沒改善,甚至照胃鏡也沒發現異狀,容易因此延誤治療。膽囊的功能是儲存肝臟製造的膽汁,幫助消化脂肪;一旦膽汁濃縮或流動不順,就可能形成結石。這些結石若卡在膽囊出口,會造成急性膽囊炎;若掉進膽管,則會出現黃疸或急性膽管炎,更嚴重甚至引發敗血症。
及早處理,避免反覆發作
文獻指出,膽結石可出現在任何年齡,但肥胖、女性、40 歲以上及有生育經驗者屬於高危險群。若健檢中發現膽結石但沒有症狀,可先觀察;但若有典型表徵,如飯後右上腹痛、黃疸、灰白便或發炎反應,就要及早治療,必要時手術切除膽囊,避免病情惡化或反覆發作。
王俞傑提醒,隨著壽命延長,若膽結石症狀一再出現,病況會越來越複雜,手術風險也會提高。建議及早處理,避免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此外,日常飲食應減少油膩食物,並定期做健康檢查,才是預防膽結石的關鍵。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補鈣反而預防腎結石!醫曝「3大地雷行為」才是真兇手 空腹吃也不OK
·腎結石必吃!泌尿科醫激推「這6種水果」輕鬆排石 柳橙、蘋果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