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睡不好=血壓高?」醫揭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高血壓關聯:早治療可逆轉風險
字體
發佈日期:2025/10/02
瀏覽人次:4174 返回列表

 

心血管疾病一年奪走超過 6萬名台灣人的性命,而其中的「血壓」就是頭號推手。近年研究更發現,一種常被忽略的睡眠疾病──「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竟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子。

 

亞東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倬漢醫師指出,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與先天基因、家族史有關;後者則多是因後天因素影響,其中 OSA已被醫界證實是造成繼發性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子。換句話說,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OSA,就有機會預防甚至逆轉高血壓。

 

他舉例,一名50

多歲女性,明明身材纖瘦、BMI正常,也沒有家族病史,卻必須長期依靠多種藥物控制血壓。後來檢查發現她患有重度OSA,經治療後血壓逐漸穩定,證明睡眠問題對血壓管理影響重大。

 

為什麼OSA會讓血壓失控?

研究顯示,血壓每上升 5-10 mmHg,心血管與腦中風風險就會增加 10-20%。正常人睡眠時,血壓應下降至少10%,但 OSA患者夜間血壓往往降不下來,甚至反而升高,長期下來就成為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溫床。

 

常見兩大迷思

林倬漢提醒,很多人對OSA有誤解:

 

1.「沒打呼就沒事」 ——事實上,不是所有OSA患者都會打呼。若白天常嗜睡、怎麼睡都睡不飽,也要警覺。

 

2.「只有胖人才會得」 ——東方人臉型結構使得即便體重正常,也可能因上呼吸道狹窄塌陷而罹病。

 

快速檢測新工具

過去OSA診斷常需要在睡眠中心過夜檢查,但現在科技進步,已有更便利的檢測方式:

 

鼻咽內視鏡:由內部觀察上呼吸道結構,找到阻塞點。

 

AI上呼吸道超音波:從外部掃描呼吸道動態,提供客觀數據。

 

居家睡眠檢查:在家中床上監測,更接近真實睡眠狀態。

 

三項檢查結合後,可以完整掌握呼吸道結構、動態變化與實際睡眠狀況,讓醫師快速判斷問題並安排進一步治療。

 

林倬漢強調:改善OSA不只是睡得更好,更能幫助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風險。良好的睡眠已被美國心臟協會列為「心血管健康八大要素」之一,提醒大家千萬別輕忽睡眠品質的重要性。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11症狀」!起床頭痛注意 醫示警:恐傷心臟和大腦
·睡覺嗆醒、頻尿小心中風機率激增! 醫曝「睡覺打呼可怕下場」:男性還可能陽痿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