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惱人膝蓋病出列
字體
瀏覽人次:33524 返回列表

 

文/周瑋峻

 

膝蓋是由半月板、韌帶、骨頭、肌腱、軟骨、滑膜及肌肉所組成,是連接大腿與小腿的部位,我們能蹲下、衝刺、追趕跑跳碰,與膝蓋敏捷的能力非常相關,一旦膝蓋出現問題,對於行動能力將會有很大的限制。

 

膝蓋敏捷力,造就最佳行動力

膝蓋是人體走路和跑步時,力量傳導的中間點,當身體重量傳至腳底的過程出狀況、膝蓋有刺痛感產生時,膝蓋就可能受損了。膝蓋的功能與作用如下:

 

■半月板:是纖維軟骨組織,位於大腿股骨及小腿脛骨中間,可分成內側半月板、外側半月板,因形狀像是一抹新月,因此得名。其作用類似一個墊片,能避免膝關節骨頭間直接摩擦,同時也像是避震器一樣,緩衝膝蓋的震動。

■韌帶:膝蓋的兩側及前後各有1條以上的韌帶支撐,兩側韌帶稱為中側突韌帶、外側突韌帶,位在前方的為前十字韌帶,後方的為後十字韌帶。韌帶主要是防止大腿跟小腿的前後左右移位與扭轉,有固定之效。

■肌腱:包括連接臏骨與脛骨間的髕骨肌腱、位於膝蓋內側的鵝掌肌腱等,能穩定膝關節,卸除及吸收走動、跑跳時帶給膝關節的壓力。

■滑膜:覆蓋在關節囊內層的結締組織,會分泌滑液,保持關節軟骨的潤滑度,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及能力。

 

雙和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哲立表示,膝蓋支撐身體一輩子,膝蓋軟骨經常互相摩擦,到了老年時,發生退化在所難免,根據統計,6080歲的年長者幾乎都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而年輕人則因外力作用或過度使用,可能發生肌腱炎、膝蓋週邊骨折或韌帶、半月板破裂等傷害。

 

退化性關節炎:軟骨磨損引起膝蓋痛

退化性關節炎是因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導致關節直接接觸,而造成膝蓋疼痛的疾病。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年長者,約有50%以上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好發族群:6080歲老年人、肥胖者、經常使用膝關節者,如運動員、需負重的勞動者或上下樓梯頻繁的人;此外,膝關節曾經受過傷的人,未來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會增加。

症狀:當退化性關節炎發作時,動到膝蓋的活動如上下樓梯、爬山、走路、蹲跪、從馬桶起身等都會加劇膝蓋疼痛的現象,有時也會發生腿軟、無力的狀況。

後遺症:因疼痛而無法正常行走,甚至可能變成O形腿,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半月板破裂:碰撞或退化導致破損

常因為碰撞、外力擠壓、退化等原因,造成半月板破損、撕裂,患者以年輕人為主。

好發族群:最常見長時間運動者或運動員發生,尤其會有身體接觸的運動員,如籃球員、足球員;其次,車禍意外、從高處跌下撞擊膝蓋者;或是需經常負重的人,如搬家公司員工、工地工人等。

 

症狀:剛開始膝蓋不會劇烈疼痛,只會偶爾出現酸軟無力,但之後疼痛會逐漸加劇,甚至出現膝蓋腫脹積水的現象。

後遺症:痛到無法走路,膝蓋容易積水,一定要接受手術治療,才可能痊癒。

 

前、後十字韌帶斷裂:意外或激烈運動造成斷裂

十字韌帶是相當強韌的韌帶,發生斷裂的原因經常是因為車禍意外或是激烈運動時,導致膝蓋過度扭曲,使得韌帶斷裂。

好發族群:運動員、車禍意外者。

症狀:急性期包括膝蓋腫脹、血腫、疼痛到無法行動。

後遺症:膝蓋不穩定,延遲治療將會導致大腿肌肉萎縮、創傷後關節炎,行動不便。無法繼續從事運動,轉、跑、急停、急轉彎等動作做不出來。

 

肌腱發炎:久站久坐引起肌腱發炎

肌腱發炎是骨科治療上最常看到的疾病,如髕腱炎、鵝掌肌腱炎等均屬之。

 

好發族群:需久站、負重的工作者、跑跳頻繁的運動員等,常發生髕腱炎;過度走路、慢跑、下樓梯,或是長時間坐著、過度伸展拉筋者,則很容易造成鵝掌肌腱炎。

症狀:按壓會有疼痛感,一旦蹲下可能會一時站不起來,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時疼痛會更明顯。膝蓋腫脹,發熱。

後遺症:肌肉萎縮,下肢肌力不足,會造成活動受限。

 

滑膜炎:膝蓋使用過度導致發炎

過度使用膝蓋,可能導致滑膜炎的發生,關節內會有過多的滑膜液及滑膜增生,影響軟骨、纖維的柔軟度而失去應有的彈性。

好發族群:經常勞動者,或意外撞擊、膝蓋使用不當的人。

症狀:關節腫脹、疼痛,關節囊積水、黏連而縮小活動範圍。

後遺症:膝蓋無法完全伸展、曲直,走路、蹲下的動作有所障礙。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過度使用腿部肌肉易引發

過度使用腿部肌肉或久坐不動的人,可能會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膝關節週邊以肌腱與大腿、小腿肌肉連結,若腿部肌肉因拉扯、受傷而疼痛,也會影響到膝蓋而出現疼痛。

好發族群:常需使用到腿部肌肉的運動員,例如田徑選手、羽球員、籃球員、足球員、爬山者等。

症狀:膝蓋疼痛、緊繃,但摸不到明顯的壓痛點,膝蓋僵硬、活動受到限制。

後遺症:每每運動後或運動隔天早上會出現明顯的膝蓋僵硬與疼痛,而影響行動能力。

 

痛風:尿酸過高引起

痛風是因體內尿酸過高,結晶積聚在膝蓋關節,導致關節發炎。

好發族群:愛吃大魚大肉、愛喝酒等飲食未控制者,易罹患痛風。

症狀:膝關節紅、腫、熱、痛,難以行走。

後遺症:半夜因為膝關節疼痛而無法入睡。更重要的是,痛風有可能和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血壓腎臟病等相關,因此,必須積極治療,改善飲食習慣。

 

類風濕性關節炎:侵害關節的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侵害關節,導致發炎。

好發族群:家族遺傳、女性、3050歲者居多。

症狀:關節疼痛、扭曲變形,影響生活至深。

後遺症:延遲治療將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和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相關,破壞內臟器官。

 

護膝從年輕做起,才能「活到老,走到老」

林哲立表示,膝蓋關節炎可分成原發性與次發性,像是退化性關節炎即屬於原發性,而骨頭出血壞死、腫瘤、感染造成的軟骨破壞或是因創傷造成的關節炎,則屬於次發性退化性關節炎。一般來說,年輕人以次發性創傷後關節炎為主,其他如運動、車禍引起的半月板破裂、十字韌帶撕裂傷也會導致,老年人大多數都是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但年輕時膝蓋若曾經受過傷,就會加速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有此可證,膝蓋必須從年輕時就顧好,才能「活到老,走到老」。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9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