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臉歪嘴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 這些情況都是高危險族群,專科醫師教你如何區分
字體
瀏覽人次:70343 返回列表

 

早上起床捧水洗臉,發現一眼無法緊密閉合,幾乎近一半臉部抬眉、閉眼、微笑、嘟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且口水外流,在排除中風後反射性生理反應,小心是「顏面神經麻痺」!

 

週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分2類 免疫力低下、過度疲勞易發生

 

顏面神經麻痺分為週邊型及中樞型2大類。神經內科醫師陳桂銓表示,「週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為急性週邊顏面神經發炎疾病,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感染,占89成,例如帶狀疱疹、鼻腔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不到1成可能是外傷造成,極少數原因為腦脊髓液感染、腦膜炎、顱內腫瘤。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長期熬夜、過度疲累時,容易引起病毒感染,而攻擊神經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陳桂銓形容,神經如同電線,具有傳導的功能,受到病毒感染、發炎,而造成傳導功能下降,引起顏面神經麻痺,通常好發於單側,影響為同側臉部,例如左邊顏面神經麻痺,整個左半臉沒有表情,而右邊顏面神經麻痺,則是整個右半臉沒有表情。

 

常見的症狀為單側臉部肌肉動作失去功能,例如臉歪一邊、半臉麻木遲鈍、嘴角歪斜、流口水、眼皮不能閉合、容易流淚、抬頭紋及法令紋消失、味覺障礙、吃飯食物卡在一邊、喝水會流出來、容易嗆到等。

 

 

顏面神經麻痺與腦中風易混淆 兩者這樣分辨

 

「我是不是中風了?」陳桂銓指出,一般人容易將顏面神經麻痺與腦中風混淆。事實上,大部分的中風患者,也都有合併顏面神經麻痺的問題,稱為「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但影響僅有單側臉部下半部臉,原因為腦中風或腦腫瘤,造成腦組織受損,引起顏面神經、四肢感覺功能障礙問題,例如右腦受傷,造成左下半部的顏面神經麻痺,左腦受傷則造成右下半部臉受到影響,並伴隨單側癱軟無力、麻木,以及吞嚥、說話障礙。

 

陳桂銓進一步說明,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比週邊型多,要區分是否為腦中風或是單純顏面神經麻痺,其實非常簡單,腦中風患者除了顏面經麻痺,會同時合併單側手腳麻木、無力,也會伴隨血壓高、心跳快等生理反射性反應,利用腦部核磁共振可以確診。

 

若檢查未發現腦部內部受傷,則可排除腦中風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而週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臨床症狀,非常典型且明顯,舉例來說,患者左邊顏面神經麻痺,則會左邊抬頭紋消失、左眼無法眨眼、左邊嘴角不動。

 

 

季節交替之際容易好發 嚴重恐造成臉歪嘴斜後遺症

 

陳桂銓說明,顏面神經患側會發生活動功能障礙,但不會發生感覺喪失,根據神經受損嚴重程度,可能無法完全恢復,甚至造成臉歪嘴斜的後遺症。

 

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族群,為工作勞累度高、日夜輪班者、免疫力較差,以及罹患糖尿病、尿毒症的患者。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春夏、秋冬季節交替之際,尤其容易發生誘發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麻痺。對患者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美觀,也容易影響進食,或是造成眼睛無法閉合,導致乾眼症,甚至是角膜潰瘍。

 

 

把握一星期黃金治療期 補充維生素B群加速神經修復

 

陳桂銓強調,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最好把握一星期「黃金治療期」,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或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才能有效避免發生臉歪嘴斜的後遺症。

  

陳桂銓補充說明,超過半數患者,急性發炎顏面神經功能剩下30%,顏面神經麻痺治療準則為急性發作一星期內,使用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若確定是感染疱疹病毒,則可合併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714天,可避免病毒擴大造成視神經、聽神經受損,引發失明、失聰的副作用;服用藥物治療一星期後,評估顏面神經剩餘功能,並補充維生素B群加速神經修復,同時轉介至復健科安排復健治療。

 

 

預防顏面神經麻痺 日常這樣做

 

預防顏面神經麻痺,陳桂銓強調,要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提升人體免疫力,預防發生感冒,且飯前使用肥皂清潔雙手,預防病從口入,降低病毒感染機會。

 

另外,每天至少飲用15002000c.c.的白開水,可促進新陳代謝,並提升免疫力,並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養成運動習慣,以防讓病毒有機可乘。

 

最重要的是,減少去公共場所,因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容易染上病毒,增加感冒的風險,建議配戴口罩;尤其是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力較低,容易發生病毒感染。

 

延伸閱讀: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默默要命
每年新增3萬名腦中風患者! 最容易出現的5肢體痙攣表現一次看懂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