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從小便顏色看健康
字體
瀏覽人次:45598 返回列表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399期】
 

文∕王淺淺

 

正常尿液顏色應呈現透明淡黃色,因為尿液中含有腎臟分泌的尿色素,而包括飲食、喝水量、藥物或身體疾病等,都會影響尿液的顏色。

 

大家每天都會喝水,喝了水身體產生尿液,隔一段時間就會想上廁所,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排出的尿液當中,卻可能隱藏身體密碼要透露出來的警訊,例如尿液的顏色、氣味、狀態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泌尿科主任陳證文表示,有些人的尿液偏黃,有些人的尿液量偏少,或有些人甚至尿液當中透著血絲;一發現時,先想想自己每日喝水的量有沒有足夠,再回想這段時間有沒有吃特別的食物或藥物(例如維生素),這些判斷都可以初步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

 

陳證文進一步指出,尿液就是人體腎臟代謝後的產物,整個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正常成人的排尿量,每天為12公升,顏色應該呈現清澈淡黃色或是稍微深黃色,會跟日常喝水量有關,通常剛起床的第一泡尿液顏色會比較深、氣味也比較重,酸鹼值會在pH5pH7之間。

 

尿液的主要成分大多是水,其他的代謝產物包括尿素、尿膽色素、尿酸、氨等,如果沒有遭受感染,尿液排出的當下,應該是無異味的。

 

尿液顏色代表的健康訊息

正常尿液顏色應呈現透明淡黃色,因為尿液中含有腎臟分泌的尿色素,而包括飲食、喝水量、藥物或身體疾病等,都會影響尿液的顏色。陳證文將尿液分成以下的顏色,每一種顏色透露出不同的健康訊息。

 

◎淺黃透明:正常的尿液呈現透明淺黃色,而早起的第一道尿液顏色,通常都比較深。

 

◎純白透明:無色透明的尿液,只是因為水喝太多所導致,但如果不是飲水問題,就可能是尿崩症或糖尿病的前兆。

 

◎白色混濁:尿液會呈現乳白色,表示可能有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使得泌尿道發炎、化膿導致。此外,還有白色黏稠狀尿液,由於男性尿道是精液與尿液的共同出口,偶爾會有這種狀況是正常情形,但是,若經常排出白色黏稠狀尿液,可能就是攝護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是淋病,必須盡快就醫。

 

◎螢光黃:應該只是維生素B群吃太多,因為維生素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只要攝取過量,就會隨著尿液排出,並帶有一點螢光的黃色。

 

◎棕褐色:當尿液呈棕褐色,表示飲水量可能太少,或是服用某些藥物所引起,比較值得注意的,可能是急性腎炎或是急性黃疸型肝炎,使黃膽量增高所致;另外,蠶豆症患者如果食用蠶豆,也會排出棕褐色尿液,並伴隨有頭暈、嘔吐等症狀。

 

◎橘紅色:某些食物會造成橘紅色尿液,例如大量的胡蘿蔔、木瓜或中藥材,但只要停吃就會恢復正常,如果不是飲食造成 ,就有可能是肝臟或膽管出現病變。

 

◎綠色或藍色:如果尿液帶有綠色或藍色,表示是因為服用某些藥物,或是受到綠膿桿菌感染所造成。

 

◎黑色尿液:罹患惡性瘧疾、酚中毒、黑色素瘤、尿黑酸病,都有可能排出黑尿。

 

出現血尿應盡速就醫

小便呈現紅色或粉紅色,有可能是食物影響或是血尿,而血尿又分成目視血尿與顯微血尿;「目視血尿」代表可能有結石、腫瘤、感染,「顯微血尿」則代表有免疫疾病或早期腎病變等。

 

一般血尿可以分成以下三種狀況:

疼痛性血尿:細菌感染(尿道炎或膀胱炎)、腎結石、泌尿系統外傷。

 

無痛性血尿:代表有癌症,例如膀胱癌、腎臟癌、輸尿管癌;尤其常見於老年人身上,因為老年人是腫瘤的好發族群,如果血尿情況加劇,恐怕已是腫瘤晚期。

 

運動性血尿:另外一種比較特別的血尿因素,是過度運動中,造成腎臟上下震盪過度,或是受到腰部擠壓導致外傷、出血,這類血尿狀況,通常23天就會逐漸趨緩。

 

從小便狀況看健康

尿崩症:尿量超過2000c.c.以上稱為尿崩症,除了可能是糖尿病、心理因素導致,也可能因疾病或遺傳,造成腦中的ADH(抗利尿素)分泌不足,使得尿液無法濃縮,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腎盂積水、輸尿管水腫或巨大膀胱症等疾病。

尿量少:尿量少於400500c.c.,尿量少的因素包括飲食、氣候、藥物等,或是腎臟機能受損造成,如果不治療,會造成水中毒、電解質異常、尿毒症、結石等症狀。一般的尿少成因可以分成三大類,腎前、腎臟跟腎後。

 

腎前因素:可能是心臟衰竭、內出血或外出血、脫水、休克,造成循環系統失靈引起的少尿。

 

腎源因素:可能是腎小管壞死,造成腎臟循環系統衰竭,使腎毒物損害腎臟功能,或是腎硬化、腎炎等疾病影響。

 

腎後因素:泌尿道內外如果有血塊、結石或腫瘤,都可能使尿道受到壓迫,造成尿少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兩側輸尿管受阻所造成的尿少,容易被察覺;但如果只有一側輸尿管受阻,尿量並不會減少太多,不容易被察覺,嚴重就會造成單邊腎臟衰竭。

 

結晶尿:當尿液中有像味精或鹽巴的沉澱物,就表示泌尿系統異常,尿結晶分成多種,酸性尿中常見尿酸鹽、尿酸、草酸鈣等;鹼性尿常見有磷酸鹽類結晶、草酸鈣結晶(注意是否有尿路結石)、尿酸結晶(可能有急性痛風、慢性腎炎、白血病等)、尿酸胺結晶(膀胱可能有細菌感染)。此外,由於嬰兒的腎臟功能發育未全,結晶尿也有可能發生在新生兒身上。

 

尿騷味:正常的尿液是沒有臭味,而是酮類的揮發氣味,但水分攝取不足時,除了顏色變深,味道也會加重,因此,建議每天攝水量在1500c.c.2000c.c.,此外如果尿道受到細菌感染,尿液中就會產生臭味,應該就醫治療。

 

尿液檢驗能查出什麼病?

陳證文表示,尿液檢驗是一種簡單又廉價的身體檢查,檢查內容大致分成尿液pH酸鹼值、尿比重、尿蛋白、酸鹼值、糖分、尿膽紅素原、尿潛血、尿沉渣、酮酸等。

 

pH酸鹼值:正常的尿液酸鹼值為pH6,呈現弱酸性,如果pH高於9,則是鹼性尿,低於pH5則是酸性尿;而尿液的酸鹼值,和食物的攝取很有關係,例如痛風患者,如果尿液偏酸性,就很容易產生結石。

 

尿比重:用來檢測「腎臟濃縮尿液」的功能是否正常,例如低比重尿,可能是尿崩症、水喝太多、利尿劑或慢性腎炎等,高比重尿,則是糖尿病、心臟衰竭、脫水等。

 

尿蛋白:一般健康成人,每天都會排出微量的蛋白尿,大約30100mg,如果檢測出來呈陽性,可能就是血壓、腎臟疾病或泌尿道感染導致,此外,如果有激烈運動或晚睡,也會有過量的蛋白尿排出。

 

尿糖:是用來檢測有無糖尿病的重要指標,方便又快速,如果檢測結果是陽性,就需要抽血檢測飯前血糖,進一步判定有沒有罹患糖尿病。

 

尿膽紅素原:用來檢測肝臟疾病,一般來說,尿膽紅素原是由糞便排出,少部分才會從腎臟排出,若尿液中的尿膽紅素原過高,表示可能有肝硬化、急性肝炎或溶血性黃疸等。

 

酮體:酮體是體內脂肪代謝不完全的產物,常見於糖尿病患者,但也可能發生在孕婦、飢餓、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身上。

亞硝酸鹽:檢測尿液中有無細菌感染,如果有反應,則需要進一步檢查是何種細菌造成。

 

尿潛血:當尿潛血檢測呈陽性反應時,可能是腎結石刮傷尿道造成,此外,也有可能是腫瘤或泌尿系統感染所致。

 

尿沉渣:主要是進一步檢查泌尿系統疾病,尿液中的白血球如果過多(正常值0-5HPF),表示泌尿系統可能受到感染;如果紅血球過多(正常值0-2HPF),則可能是結石、腫瘤或腎臟問題。此外,做尿液檢測時,務必採用中段以後的尿液,避免因為雜質過多或是體外細菌影響判定結果。

 

什麼是泡泡尿?

解完小便之後,尿液上頭浮有一層泡泡,而且久久不散,就會擔心是不是有蛋白尿。醫師建議,小便後把尿液停留1530分鐘,如果30分鐘後泡泡依舊沒有消失或減少,最好到醫院檢查。一般的蛋白尿成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免疫疾病、藥物、腎臟發炎、癌症、遺傳等,研究指出,蛋白尿的量越高,之後腎功能惡化的機會也相對提高。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申時喝水,避免尿道發炎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