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驅寒保暖,教你不畏寒
字體
瀏覽人次:30428 返回列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9期】

根據體質吃藥膳保養身體,並且從食衣住行各方面來調整生活習慣,驅走寒冷,不再當個冰棒人。

 

著重預防保健的中醫學特別強調「治未病」,對於冬季時如何驅寒保暖很有一套!中醫師卓資彬表示,冬天養生要從日常起居下手,由根本調整好體質,才能在冬天低溫特報時,不再擔心會「皮皮挫」!

 

食】多吃溫補食材

中醫認為冬天是陰氣極盛,萬物收藏(規避寒冷)之季,飲食調理以補腎臟陽氣為主。因此,除非是本身體質極為燥熱,否則一般人在冬季宜多吃平和及溫補的食物,包括羊肉、牛肉、雞肉、鱔魚、蝦、羊奶,以及蔥、蒜、韭菜、芥菜、油菜、粟子、松子、核桃、龍眼肉、紅棗、芝麻、山藥等,都有補氣血或溫暖散寒的功效,可於日常飲食中輪流搭配選用。

 

至於經醫師辨證判定體質是屬於氣虛或血虛、陽虛、陰虛的人,不妨善用「藥食同源」養生法,以適宜合自己的補養食膳來調理。

 

▋氣虛:常有頭暈目眩、容易倦怠、呼吸短促、講話有氣無力等情況,可食用含黃耆、黨參、白朮、大棗、山藥等補氣作用的藥膳來調養。

▋血虛:臉色蒼白或萎黃,嘴唇也欠缺血色,經常頭暈眼花、心煩失眠、手腳麻痺,需注意是否有內出血或其他慢性疾病。如果只是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血虛,中藥中的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及龍眼肉等都有不錯的補血效果。

▋陽虛:如果是在氣虛的情況下,有肢體冰冷、怕冷、出冷汗、脈遲(每分鐘脈搏跳動在60次以下)等顯著的寒象癥兆,則宜以肉桂、附子、巴戟天、鹿茸、肉蓯蓉、杜仲、核桃仁等助陽中藥來調養。

▋陰虛:除血虛的症狀外,還有手足心熱、顴紅盜汗、午後臉潮紅、男性遺精及女性月經量少等情況。這群人雖然冬天時不太會有手腳冰冷情形,但容易感染、發炎,血液也往往較黏稠,或是有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造成血管堵塞,進而影響血液循環,所以仍宜利用冬季適度調養,可食用含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子及桑椹等具滋陰效果的養生食膳。

 

【衣】選擇保暖材質

冬季寒冷,穿著要注重防寒保暖,可選厚磅棉或皮、毛料等材質,且宜採「洋蔥式」穿法,以方便進出室內外時視溫度變化隨時穿脫。鞋子也要選保暖材質,且不宜太緊,以免腳部血液循環不良,容易產生凍瘡。從事戶外活動時最好戴上帽子、口罩、手套,並圍上圍巾,以防寒風侵襲。

 

住】保持空氣流通

冬天雖然寒冷,但也不能把所有窗戶都緊閉起來,以免空氣不流通,反而不利身體健康。如果家中有特別怕冷的小孩或老年人,早、晚氣溫大時可以考慮使用暖爐或暖氣,來幫助驅寒。

 

台灣每年冬天都會發生數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要避免這類不幸,家中熱水器最好裝在室外空氣流通處,並定期檢修以維安全。

 

【行】濕冷中要防滑

冬天寒風凜冽,騎車或外出走動時除了戴安全帽、毛帽外,也可戴上口罩禦寒,但要注意別讓口罩或帽子遮住視線,同時行車或走路的速度也不宜太快,特別是老年人最禁不起摔倒,在濕冷的冬天一定要小心。

 

7招暖手腳

對於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而常常手腳冰冷者,卓資彬引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7項保健良方供參考:

 

1、晨起喝熱粥

冬天早上起床先喝一碗熱粥或熱豆漿,可以幫助暖胃養氣,增加禦寒能力。適合冬季飲用的粥品,如八寶粥、桂圓粥、大棗粳米粥、芝麻粥、薑絲魚片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若是喝豆漿,則以加有蔥花、蝦皮、紫菜碎或堅果粒的鹹豆漿為佳,但鹽分不宜過量。

 

2、午間按摩頭皮

中午午飯後不管睡不睡午覺,最好都能安靜休息半小時,而在開始下午的工作行程前,不妨先用梳齒圓滑的梳子梳頭,按摩頭皮10分鐘,有助消除上午的疲勞與昏沉,讓精神更好,四肢也充滿活力與熱能。

 

3、曬太陽吸陽氣

太陽是陽氣的主要來源,陽氣虛的人可以在冬天上午1011時或下午4時左右,外出曬太陽1520分鐘。曬太陽前不要吃芫荽、芹菜、茴香等感光食物,怕曬黑的臉部可先擦上防曬油,而手腳露出的皮膚經太陽照射後可自然合成維生素D,有利人體對鈣質的吸收,也有助於去寒氣並使關節更靈活。

 

4、多運動助暖身

冬天天氣灰濛濛,容易讓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所以要多參加活動與朋友聊天、下棋、歌唱、打太極拳或健行;並維持一週3次,每次約半小時左右的規律運動,可以幫助氣血循環,讓體質變得強健、不怕冷。

 

5、睡前溫水足浴

晚餐後取生薑、川芎各20克,加1500c.c.的水煮滾,轉小火續煮10分鐘後,蓋好鍋蓋讓它自然降溫。待一天的瑣碎事務告一段落,足浴湯的水溫也降到4045℃左右,便可把足浴湯倒進腳盆裡,讓雙腳解放其中,約浸泡1015分鐘左右即可。

 

6、勤按摩

怕冷的人可以經常用拇指或食指扣拳按摩足底湧泉穴(足底中線約前三分之一處),或用食指、中指夾耳朵上下按摩,或是雙手互相搓揉,可幫助肢體增溫。

另外,艾草可以溫經散寒,通行十二經絡及祛風寒濕,所以,也可以由專業醫療人員視患者體質狀況,艾灸關元、百會、大椎、十二井穴等穴位,能改善四肢冰冷、肢冷汗出、臉色蒼白、休克欲脫等情形。

 

7、早睡晚起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提到冬天的養生之道為「早臥晚起,以待陽光」,指的就是要人順應自然界的規律,冬季時人的氣血相對較虛,起居生活要早睡晚起。晚上天氣寒冷,最好在10點前入睡,而早上可以睡得比春、夏時略晚,若能等太陽露臉再起床可避寒就暖,不易罹患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如腦栓塞或腦溢血)及氣喘、關節痛等。

 

【暖】呼呼養生藥膳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45克、生薑50克、羊肉300克、蔥2支、鹽少許。

作法:藥材略為泡洗後,連同生薑及切塊並汆燙過的羊肉,一起加入適量的水,以文火燉煮至羊肉熟爛,再酌加蔥花及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羊肉性熱、味甘,可以暖脾胃,補氣血;當歸性溫、味甘,可以活血止痛,補血調經;生薑性溫、味辛辣,可以排除寒氣,加速血液循環。

適用:每到冬天就肢體冰冷,神疲乏力,舌色淡紅、舌苔白,且脈象虛弱的人食用。

 

▋肉蓯蓉牛肉煲

材料:肉蓯蓉20克、巴戟天及枸杞子各12克、薑3片、牛肉250克、蛋白1個、蔥2支、鹽及醬油少許。

作法:牛肉洗淨後切薄片,加少許鹽、醬油及蛋白抓麻,略醃備用。肉蓯蓉及巴戟天泡洗後,先以1000c.c.水熬煮成400c.c.左右取藥汁,再加入牛肉、枸杞子、生薑及蔥段以小火煲煮10分鐘,待牛肉熟透後略為調味即可。

功效: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有補腎益精,強筋健骨功能;巴戟天性微溫、味辛甘,可補腎陽、祛風濕;枸杞性平偏溫、味甘,能益精血、降低膽固醇及血壓。加上含鐵量豐富的牛肉,成為一道平和的補品,除了可以改善腰膝冷痛、四肢冰冷外,對男女性功能也有幫助。

適用:全家人食用。

 

▋鹿角膠粥

材料:鹿角膠20克、生薑3片、粳米80克。

作法:粳米洗好略浸泡後加適量水,煮至沸騰後,加入鹿角膠及生薑,待稀飯熟軟即可食用。

功效:鹿角膠性溫、味甘鹹,有補血、益精的功效。

適用:腎氣不足,身材偏瘦且容易疲倦,一到冬天就畏寒,肢體冰冷,腰膝痠痛,或是女性子宮虛寒、男性有遺精陽萎情形者。

 

▋附子甜粥

材料:製附子35克、乾薑2克、粳米60克、蔥白2支、紅糖少許。

作法:將製附子及乾薑研成細末備用。粳米洗淨略浸泡後,加適量水煮滾,再依序加入製附子粉、乾薑粉及紅糖煮成粥。

功效:製附子性熱、味辛甘,可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適用:腎臟陽氣不足,生殖機能衰退,畏寒肢冷,食慾不振,拉稀便者。

 

▋桂圓紅棗茶

材料:龍眼肉15克、紅棗35個、黑糖少許。

作法:將龍眼肉及紅棗撥開,加適量水煮沸後續煮10分鐘,再摻入少許黑糖,略燜半小時,即可當茶飲。

功效:龍眼肉性溫、味甘,能養血安神、補虛長智;紅棗也是性溫、味甘,可促進氣血生化循環和抗衰老;黑糖含有豐富的鈣、鐵及維生素B1B2,有益氣緩中,溫經散寒等作用。

適用:血虛,經常心悸、失眠,或是貧血引起體質虛弱、怕冷畏寒的冰山美人飲用。

 

▋阿膠糯米糕

材料:阿膠30克、糯米60克、紅糖少許。

作法:將阿膠搗碎,加上浸泡過的糯米,以及適量的水與紅糖,以電鍋蒸熟即可。若要變化口味也可再酌加紅棗或紅豆、芝麻。

功效:阿膠性平、味甘,具有補血止血,強身健體及養顏悅色等功能。

適用:血虛的人食用,有滋陰補虛,養血止血的效果。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冬季能量消耗高 減肥最有效
冬天暖呼呼!10大驅寒保暖教戰對策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