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心平
寒風瑟瑟,不少人禦寒裝備全出動,四肢仍冷吱吱,這可能是血液循環不良、陽氣虛弱體質的警訊。其實,居家也可以透過中醫調理身體,並善用保暖小物來驅寒保暖。
中西醫師胡心瀕表示,冬天寒冷,身體為了保持軀幹的溫暖,血液自然會往軀幹集中,造成四肢缺血冰冷;加上天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較差,高血脂患者或平時血液較黏稠的人,遇上冬天血液不容易流動,週邊血管又較細,四肢週邊的血流通過較少,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腳底手尾」冷吱吱。
四肢冷吱吱 血循差、陽氣虛的警訊
糖尿病患的血糖高,本身血液循環差,連帶會影響週邊血液循環,若平時血糖控制不好,一旦天冷免疫力下降、不慎感染,四肢被凍到失去知覺,傷口不易癒合容易感染,嚴重者還會整隻腳潰爛,必須截肢才能保命。
「瘦子比胖子不易保暖。」胡心瀕說,脂肪是天然的保暖劑,但手指、腳趾的脂肪量較少,因此,瘦子的四肢通常較胖子冰冷。而有些人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容易興奮,天冷對於血管的壓力大,若週邊血管又細,血液流動困難,手腳冰冷問題較易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手腳冰冷有時是自體免疫疾病引起。胡心瀕解釋,像是全身性的硬皮症及紅斑性狼瘡、小關節問題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等,容易因天氣變化,週邊血管收縮,導致雷諾氏現象而手腳冰冷。
陽虛的人最怕冷,易疲倦、頭暈、腸胃差
從中醫觀點來看,手腳冰冷跟「陰、陽、氣、血」體質有關。胡心瀕說,陽與氣主掌溫暖,是帶動身體運行、器官功能正常運作的關鍵;至於陰與血則較靜態,它是有形體的,就像血液一樣,主要是提供身體營養、維持外觀的重要來源。
中醫認為,寒氣是肅殺之氣,最容易傷及陽氣。冬天寒邪旺盛,寒的特性就是「收引」,因此毛孔較易閉塞,血管收縮,筋脈攣急,而寒性也有「凝滯」特性,會造成氣血運行不順,若本身屬於氣虛體質的人,容易疲倦、少氣懶言、頭暈目眩。
「陽虛體質的人常冷到整個手肘、前臂冰冷,甚至冷到骨頭關節裡。」胡心瀕指出,天冷會讓氣虛的人容易疲倦,會引起手指、手掌冰冷;陽虛體質的人所引起的四肢冰冷問題會更嚴重,甚至會影響器官功能,像是腸胃道消化變差,產生大便稀軟、少食腹脹、浮腫等症狀。此外,生理期或工作忙碌壓力大的人,也較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問題,尤其冬天四肢冰冷的情況會更明顯。
平時如果沒做好驅寒保暖,許多疾病就可能被誘發,一遇天冷,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血管收縮、血流不順,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意外。
尤其冬季流感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等病毒較為活躍,感染後容易引起病毒型腸胃炎、流行性感冒,老人、小兒也常發哮喘、支氣管炎等。
天冷也會加重老人家的泌尿道疾病問題,年紀大的男性長者普遍都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加上膀胱彈性不如年輕人,一旦遇到冷天,膀胱血管收縮,肥大的攝護腺恐增加輸尿管及尿道壓力,導致排尿難度及尿液滯留的機率大增。
冬天補養陰血,助來年陽氣生發
手腳冷吱吱多跟血管收縮有關,若能做好驅寒保暖的日常保健,對健康將有極大助益。胡心瀕說,所謂春夏秋冬是指「生長收藏」論點,也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四季養生應搭配陰陽氣血體質調理,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精,做好身體保暖,讓陽氣充足,人會感覺精神變好,也較不易感冒。
若在冬天適當補養陰血,可以幫助來年陽氣的生發。胡心瀕指出,「四物養陰血」,冬天進補不妨加些鹿茸、肉桂、黨參、黃耆,即能加強補充原料能量。也可加上熟地、川芎、當歸、白芍等,透過四物進補,讓過敏的人在換季時較不易發作。
居家驅寒保暖7大對策
1.帽子圍巾保暖頭頸部
冬季居家保暖非常重要,胡心瀕強調,做好冬季室內保暖,就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問題。由於中樞神經運作必須透過腦部發號指令,單是頭頸部耗能就占3成熱量,因此,建議可以帽子、圍巾、頭套等做好頭頸部的保暖。像是氣喘兒需口罩、圍巾不離身,不僅能保暖,還可隔絕冷空氣,避免誘發過敏反應。
2.寒風起不穿短裙熱褲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愛美女性盡管冬季寒風來襲,仍喜歡穿著短裙、熱褲秀身材,但為維持頭頸部及軀幹保暖,身體大部分的熱能都會跑到上半身,下半身血流不足,這時若又穿著短裙熱褲,很容易出現手腳冰冷情形。
3.注意熱能補充、多做有氧運動
「冬季室內保暖,需注意熱能補充。」胡心瀕說,天冷要避免過度飢餓,以免血糖下降,導致手腳冰冷情況加劇。不過,補充熱能驅寒的同時,若本身曾有痛風或關節酸痛病史的人,飲食方面切記勿太油膩,最好少吃肉類及高普林食物。平時不妨多運動來改善血液循環,透過慢跑、快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增加心肺功能與新陳代謝,對於手腳冷吱吱的改善,亦有助益。
4.加強肌膚保水保濕
冬季皮膚乾癢問題也困擾著不少人,其實天冷氣候乾燥更需要加強肌膚保水、保濕及油分的維持,透過塗抹一些滋潤保養品,像是乳霜或油狀乳膏等,可減少皮膚發炎過敏等反應。
5.善用暖暖包、熱水袋、袖毯發熱小物
「有溫熱效果的東西,對於保暖都有幫助。」胡心瀕說,冬季驅寒無論是使用暖暖包或熱水袋、穿著發熱衣、用袖毯、吹風機等發熱小物,只要物品本身能讓人感覺溫熱,藉由觸摸熱物或穿著讓身體熱能不易排出的衣服,這些方法皆能短暫「治標」,舒緩手腳冰冷症狀。
6.發熱衣、遠紅外線燈,保暖效果佳
坊間十分熱銷發熱衣,胡心瀕分享親身使用經驗表示,輕薄發熱衣等雖具保暖效果,可媲美厚質料的羊毛內衣,市面上也有所謂的化學尼龍衣,材質就像貼身絲襪,它能把熱能悶在衣服內,讓體溫熱氣不易散出,進一步達到保暖效果。遠紅外線燈也是不錯的冬季保暖物品,根據產品的熱能及波長,不僅有驅寒保暖功效,還能改善肌肉關節酸痛。
7.瑜伽、深呼吸 紓解壓力
若想根治手腳冷吱吱困擾,仍得找出四肢冰冷的原因,透過紓解壓力及焦慮緊張情緒的方法,像是運動、瑜伽、深呼吸等方式,配合調整個人體質,每逢冬季才能不怕冷。
中醫調理防寒暖身3大妙方
◎多曬太陽 改善手腳冰冷
中醫觀點來看,冬季抵禦寒邪入侵的最好方式就是多曬太陽、讓旺盛的陽氣增加。「背屬陽,腹屬陰。」胡心瀕說,由於陽的脈絡在背後較多,因此冬季曬太陽,對於四肢冰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泡腳、泡湯 暖身補腎氣
泡湯、泡腳也是不錯的驅寒選擇。建議可用乾薑片、老薑、艾草、艾葉等,具有溫暖作用、溫補散寒氣的中草藥材來泡腳;且在泡腳同時,記得搓腳按摩腳底,刺激某些經絡穴位,像是腳底的湧泉穴、腳跟內側的太谿穴、腳跟外側的崑崙穴等,這些穴位皆是屬於腎經穴,多按摩可補陽、補腎,只要腎氣一足,就比較不怕冷。
「泡湯具有溫陽散寒作用。」胡心瀕說,不少產婦產後泡澡常用大風草沐浴包,它對於防寒暖身有很好效果,因此,無論泡腳或泡身體都很不錯,可大幅改善四肢冰冷症狀。不過,泡完後身體的毛細孔張開,記得要擦乾水分,注意保暖,以免寒氣入裡的情況加劇,導致泡湯次數越多、手腳卻越冰冷。
◎按摩關元穴及足三里,補腎氣與脾胃
平時也可透過穴道按摩,達到補陽暖身功效。胡心瀕推薦,只要按摩關元穴及足三里兩穴位,即能補先天腎氣與後天脾胃。位於丹田的關元穴,以補先天的腎氣為主,具有補陽強壯、延年益壽效果;足三里是胃經穴位,具有後天補脾胃效果,平時多按摩可治療腸胃、增加補養作用,藉由先天補腎氣、後天補脾胃,達到調整體質、保暖驅寒功效,讓人人都能手腳溫暖過好冬。
暖身3茶飲
◆參七護心茶
材料:西洋參5公克、三七3公克。
作法:藥材洗淨,以300~400c.c.熱水沖泡20分鐘。
功效:
1.西洋參能補氣養陰,抗缺氧、抗疲勞、抗衰老、增加心肌收縮力。
2.三七能活血化瘀而兼有止血作用,有擴張血管、抗氧化、降血脂等效果,與西洋參適當使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桂花紅棗茶
材料:桂花2公克、紅棗4顆。
作法:藥材洗淨,以300~400c.c.熱水沖泡20分鐘。
功效:
1.桂花能散寒化瘀、溫暖脾胃。對於寒性胃痛或有痛經者,適量飲用有幫助。
2.紅棗甘溫益氣,安中養神。平時少量服用有改善腸胃消化功能,增強體力。
- 黃耆暖身茶
- 材料:黃耆4公克、桂枝3公克、白芍4公克、生薑5公克、紅棗4顆(或桂圓6公克)。
- 作法:藥材洗淨,以300~400c.c.熱水沖泡20分鐘。
- 功效:
- 1.黃耆能升陽益氣,固護衛表,增強免疫力,改善呼吸道過敏及慢性疲勞等問題。
- 2.桂枝能溫經散寒、助陽化氣。與黃耆、生薑同用,能祛風通絡、保護毛細孔,溫暖身體,預防感冒。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