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ARTICLE AREA
更多分類 心臟支架非一勞永逸 醫提醒:支架再阻塞風險仍在,術後保養才是關鍵
瀏覽人次:3207 返回列表
心血管疾病長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其中冠狀動脈疾病更是引發心肌梗塞與猝死的主要原因。臨床上,透過心導管手術置入心臟支架,可有效打通阻塞血管、恢復心臟供血,被視為救命的關鍵治療。不過,專家提醒,支架並非永久解方,術後仍可能出現「支架再阻塞」的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廖振宇指出,支架再阻塞是指血管在置入支架後數月至數年內再度變窄。其原因包括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生、動脈硬化持續惡化,以及抽菸、血糖控制不佳等生活習慣因素所造成的血管傷害。
雖然藥物塗層支架(DES)已將再狹窄率大幅降至5%至10%,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廖振宇提醒,若術後出現胸悶、胸痛、運動耐受力下降、呼吸急促,或夜間胸口不適等症狀,都可能是再阻塞或再次心肌梗塞的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
「置放支架只是治療的第一步,日常保養才是長遠之道。」廖振宇強調,患者術後應做到以下四點:
1.規律服藥:依照醫囑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與降膽固醇藥物。
3.健康生活:戒菸、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4.定期追蹤:透過心臟超音波與回診追蹤,及早發現問題。
此外,醫界近年也持續研發新技術,如「可吸收性支架」與「新一代藥物球囊」,希望進一步降低再阻塞風險,實現血管「無痕治療」的願景。
廖振宇提醒,心臟支架是「救命的橋樑」,但唯有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健康管理,才能真正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4種走路方式」是失智前兆!醫曝:確診前10年就有信號 一直拖著走注意
.「走路1姿勢」恐害膝關節退化! 醫曝「初期4方式」不用手術有機會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