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竹玲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常喜歡用吃來紓壓,的確,選對食物又吃對方法,可以讓幸福感提升。紓壓食物主要是可以補充體內因壓力反應所消耗掉的營養素,以及增加讓人情緒穩定、甚至感到幸福的成分,那麼想抗壓、解煩憂,該吃什麼呢?
台灣傳統醫學會副祕書長彭溫雅表示,人體處於壓力狀態之下,會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胃酸增多、頭痛、失眠等,這些都是「壓力荷爾蒙」在作怪。造物者讓人體內有壓力荷爾蒙存在,原本是為了讓人類在突發緊急事件時,可以協助身體立即應變並發揮潛能,以安然度過危機狀態。但是,長期下來的壓力,卻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各種身心症狀跟著排山倒海而來,讓人深陷痛苦與絕望之中。
要解除壓力困擾,應先仔細檢視主要的壓力源為何?能不能透過工作調整或是更有效率的溝通、管理,來迎接並化解壓力?理清頭緒之後,另一方面,也可以藉助飲食調理,來強化自己的抗壓能力,讓自己在遭遇壓力時,用滿滿的活力與自信,從容接受壓力的挑戰。
究竟哪些食物可以幫助舒緩壓力呢?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維生素B群、維生素C及鈣、鎂、鋅、鐵等礦物質,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營養素。
◎加強身體代謝
維生素B群
維生素B1參與身體能量的代謝,同時也是氨基酸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的輔助酵素之一,當身體缺乏時,會有欲振乏力、無精打采的疲倦感,長期下來,會造成身體的壓力倍增。
維生素B2在人體內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多種重要的酵素,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缺乏時,容易有肌耐力不足以及疲勞的現象發生。
維生素B3(菸鹼酸)是身體能量及新陳代謝,不可缺乏的營養素。飲食中如果缺乏,初期容易有情緒不穩、緊張、遲鈍、易怒等現象出現,造成身體上的精神低落。
維生素B6若是不足,會影響某些可以讓精神穩定的神經傳導物質,並且容易出現食慾不振、嘔吐、憂鬱、健忘及學習障礙等症狀。
維生素B12不僅能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也是紅血球生成的重要元素,若是攝取不足,會造成貧血,以致身體含氧量降低,進而產生疲勞、倦怠等現象。
食物來源:所有綠色蔬菜、全穀類、小麥胚芽、堅果類,以及牛奶、肉類和蛋黃。
◎安定神經系統
鈣
是牙齒與骨骼的主要成分,同時也參與神經傳導、肌肉放鬆等荷爾蒙的作用。因此,情緒焦躁不安時,適度補充鈣質,可以達到安撫情緒的效果。
食物來源:小魚乾、牛奶、豆腐和優格。
◎徹底清除自由基
維生素C
具有良好抗氧化作用,可清除因壓力、外在環境產生的自由基,並參與身體氧化還原代謝反應。另外,當人體處在壓力之下,身體會消耗更多的維生素C,因此,當緊張、壓力大或是需要熬夜時,適度補充維生素C及維生素B群,是聰明的做法。
食物來源:花椰菜、綠豆芽、甜椒,和柳橙、奇異果、芭樂。
◎舒緩肌肉壓力
鎂
人體內有超過 300 種酵素活化,都需要鎂來協同作用,除了參與能量代謝作用,也有安定神經系統的效果,適當補充可以幫助肌肉舒緩壓力。
食物來源:深色蔬菜、五穀類、肉類和海鮮。
◎促進生長發育
鋅
具有促進生長、性器官發育等作用,同時也是體內 70 種以上酵素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穩定情緒、減輕疲勞的作用,是對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元素之一。
食物來源:全穀類、牛肉、瘦肉、蠔、蛤和蚵。
◎集中心力抗壓
鐵
在人體所需的氧氣輸送過程中,鐵扮演重要的角色,當鐵不足而影響氧氣供應時,人就會容易疲累,精神狀態不佳。鐵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反應,也有密切的關係,缺鐵的人容易情緒低落,睡眠狀況也不佳,而更難集中心力來因應壓力。
食物來源:金針、桂圓、葡萄乾,以及雞或豬的肝臟、牛肉、瘦肉。
◎維持良好精神
壓力來臨的時候,腎上腺會分泌旺盛的荷爾蒙,維持好精神來迎接挑戰,而這種類固醇荷爾蒙的原料就是膽固醇,所以,過高的膽固醇雖然有害健康,但膽固醇也不是愈低就愈好,一般人還是要維持體內膽固醇的恰當濃度。但正常人不需刻意攝取過多,只要在均衡飲食情況下,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膽固醇量。
食物來源:肉類、動物內臟及海鮮。
中藥入菜,抗壓好給力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彭溫雅介紹以下幾種性味平和,能抗壓、安神,且能在日常飲食中入菜的中藥材,供讀者參考:
蓮子:蓮子味甘、澀,性平,適合各種體質,可解決心脾問題。當不易入眠時,蓮子能安神養心、除煩,有心悸、失眠困擾者,可以吃蓮子來增強記憶、安神寧心、幫助睡眠。
百合:百合味甘、微苦,具有潤肺效果。當感到憂鬱、躁鬱或煩悶時,可以來盤百合炒牛肉、百合燴蝦仁或百合蓮子湯,有清心、安神、幫助睡眠的效果。
牡蠣、蚵:牡蠣味鹹、澀,性屬微寒,能去熱清火、滋陰平肝,可用於治療失眠、眩暈、遺精等症狀。所以,當工作壓力大到失眠、沒鬥志時,不妨可以跟同事相約到夜市吃盤蚵仔煎。
桂圓:桂圓味甘,性溫,具安神效果,可以幫助神經傳導、緩解失眠、健忘等症。熬排骨湯時,可以加幾顆桂圓跟枸杞,煮甜湯時,也可以用幾顆桂圓來替代糖,天冷時,則可以喝杯桂圓紅棗薑茶,暖心、暖胃、更抗壓。
阿膠:阿膠味甘、性平,具滋陰補血、安胎等功效,還能改善虛煩失眠、陰虛燥咳等症。阿膠可以燉瘦肉或煮阿膠紅棗粥,男女老少都適合。
紅棗:紅棗味甘、性溫,能保護肝臟,改善失眠、心悸、煩躁等症,緩解更年期不適及婦女經期不順等症。紅棗堪稱「中藥綜合維他命」,不但價格親民,常備於冰箱中,可隨時用來煮甜湯、鹹湯或是茶飲。
浮小麥:小麥味甘、性涼,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修復肝臟,也有收斂盜汗、安定神經等功效。浮小麥搭配一些溫和的中藥材,可以料理成甜粥或湯品。
茯苓:茯苓味甘、性平,能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有助失眠、胸悶、腹瀉等症。不論是懷舊點心茯苓糕,或是好喝的四神湯、紅豆茯苓蓮子湯,都是平民化的抗壓美食。
芡實:芡實味甘且澀、性平,具健脾止瀉、益腎澀精等功效,還能養心安神。芡實除了可以用來煮四神湯,也可以料理成各種粥品,或跟著排骨一起熬湯。
酸棗仁:酸棗仁味甘而酸、性平,能安神寧心、養心益肝,緩解虛火引起的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酸棗仁可以與香菇、枸杞一起燉雞湯,也可以跟桂圓、芡實一起煮成茶飲,不論是腦力衰退的中老年人或是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都適合偶爾食用。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