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怕的不是低溫,而是忽冷忽熱的溫差,當溫差大或進出室內外溫度轉換過快時,血管如果無法適應、就會突然收縮、擴張,產生肩頸僵硬、頭痛、手腳麻木、四肢冰冷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血壓升高、心臟不舒服,甚至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等風險。
冷颼颼的天氣,不少人會選擇以泡腳的方式暖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其實一年四季都是泡腳的好時機,尤其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濕氣重,若是濕氣阻滯在人體的脾胃中,就會出現沒有胃口、沒精神等症狀;泡腳剛好有助於祛除濕氣,讓人精神振奮,增加食慾,所以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適合夏天泡腳。
泡腳水要超過足背
建議在腳踝上10~15公分左右,最高可至小腿肚,隨水溫變涼,逐漸加水保持熱度,每天浸泡30分鐘。泡腳的盆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底部面積要大一點、讓雙腳可以舒服放在泡腳盆中。
不過,泡腳可是有禁忌的,周宗翰說,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將薑粉加入溫水中泡腳,雖然泡薑水的溫補效果好,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三高患者,以及燥熱體質均需要避免,應該以溫水或是鹽浴即可。
選擇空氣流通的地方
由於泡腳使用熱水,因此最好選在空氣流通的地方,如果有頭暈的情形就要暫停,尤其老人家泡腳時,家人最好隨時注意;而腳部下肢等部位如果有開放性傷口,也不建議泡腳,以免過度刺激,導致傷口惡化,若老人家本身有慢性病等問題,也可以先諮詢專業中醫師的建議後,透過正確泡腳方式,達到保健功效。
針對泡腳的材料,周宗翰建議,可在熱水中加入適量的藿香及紫蘇葉(各約15克),適合改善腸胃不適的狀況,且對於香港腳與皮膚病也會有幫助,可有效排除體內濕氣,使精神更好。但藿香與紫蘇葉含揮發油,不能煮太久,建議將適量的藥材先煮沸10分鐘後放涼並濾渣,然後加溫水稀釋、讓溫度保持在40℃左右就可以浸泡。
加點料效果更好
另外,也可用生薑或桂皮加入熱水中泡,材料大約各在20克以內,將藥材煎煮約30分鐘,濾渣汁後再加入適量溫熱水,就可以泡腳,有助促進血液循環。
現今不少人也會使用精油泡腳,雖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定神經功效,但是一定要買天然的精油,千萬不要買化工合成的,對於保健恐怕沒有幫助,若配合敲打與按摩,增加泡腳的效用。
延伸閱讀:
腳暖身就暖! 泡腳放鬆助眠前 你該注意的7件事
天冷泡湯正是時候! 但7種情況還是先打消念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