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大熱天小心心肌梗塞釀猝死!醫揭「3個超危險地雷」:超多人中 2方式促進血循
字體
瀏覽人次:3643 返回列表

 

心肌梗塞不只好發於寒冷的冬天,炎熱高溫的夏天也可能因為人體血管擴張,流汗過多、水分補充不足,導致體內血液變得濃稠,進而出現冠狀動脈堵塞的情形。尤其三高患者、肥胖不運動、飲食過油、好菸酒等,不分季節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應多加留意。

 


動脈硬化早期難察覺 不同部位動脈硬化引發的併發症不同


家醫科診所院長侯盈仲醫師表示,動脈硬化是指動脈血管失去彈性變硬的情況,常見於大血管的硬化,包括心臟主動脈、頸部動脈及腦部動脈。冠狀動脈是由主動脈分支出來提供心臟血液養分血管,冠狀動脈一旦發生阻塞,就會造成心絞痛,嚴重時引發心肌梗塞,甚至猝死;頸部動脈硬化會導致血液進入腦部血流量下降,容易形成暈眩;而腦部血管動脈栓塞則會導致急性阻塞性腦中風。另外,其他主要動脈例如腹部及腸部動脈阻塞時,可能產生缺血性腸壞死(簡稱腸中風),若為下肢動脈或腳部血管阻塞,造成組織缺氧壞死而有截肢的風險。

動脈血管硬化簡單來說是因為血管中的脂肪斑塊日積月累的堆積,動脈硬化前會先經歷數年血管「慢性發炎」的過程,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有「沉默殺手」之稱,直到動脈管徑被斑塊壓縮變窄、或斑塊脫落造成血栓阻塞動脈,才會有明顯症狀。侯盈仲醫師指出,多數無症狀的民眾通常是透過醫學篩檢或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一旦出現症狀,血管供血量往往已不到50%,治療後恢復所需時間就相對比較久,甚至出現不可逆的症狀。


動脈硬化成因主要來自於血脂 膽固醇也有分好壞


侯盈仲醫師解釋,引起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有高血脂(膽固醇)、高血糖和高血壓,當體內長期存在這些危險因子時,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傷,而受傷的血管管壁會出現發炎現象,進而引來巨噬細胞與血小板附著血管上,久而久之血管壁就會形成斑塊,長期下來造成血管硬化,影響血流和血管通透度變差。另外,有國際期刊指出,新冠病毒感染除了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外,感染也會導致全身發炎反應,於新冠感染後1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機率提升1.5至4倍之高,所以確診後積極控制發炎反應,維持血管彈性,有助於減少併發症。

侯盈仲醫師補充說明,血中的膽固醇也不全然都是扮演壞的角色,所以當體檢抽血檢驗也不能單看總膽固醇數值,簡單來說膽固醇可分為好的膽固醇與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CHOL)容易沉積在血管壁的中層,造成血管發炎或硬化,所以稱為「壞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CHOL)則能幫助帶走低密度膽固醇到肝臟代謝,也可稱為「好的膽固醇」。所以必須合併觀察兩者,才能評估血管硬化的指數。

目前依據國健署建議國人應控制總膽固醇低於200mg/dl以內,低密度膽固醇在130mg/dl以下,至於高密度膽固醇男性在40mg/dl以上、女性在50mg/dl以上就算達標;若膽固醇超過200mg/dl、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30mg/dl,建議每3個月定期抽血追蹤,並應納入年紀、血壓等危險因素考量,給予適當治療。

動脈血管硬化與腦中風跟心肌梗塞是有相對因果關係,預防動脈硬化並降低血管發炎,就能間接減少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發生,侯盈仲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降膽固醇藥物口服藥物和皮下注射針劑,2者都相當有效,甚至新型皮下針劑還有助血管斑塊變小,每2週打1次,長期使用時每年甚至可減少1%的斑塊大小,加上正規的醫療常規會每3個月定期追蹤膽固醇數值及藥物對肝臟功能的反應,安全又有效。


良好生活及運動習慣 搭配健康飲食可預防動脈硬化之併發


侯盈仲醫師提醒,預防動脈硬化引起併發症,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少抽菸、喝酒,積極控制三高和遺傳性的高膽固醇血症;運動符合「333原則」,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每分鐘呼吸達30下、心跳130下,才能啟動身體新陳代謝、消耗熱量,慢走連續30至40分鐘也有效果。

飲食方面,平時可多攝取如藍莓、蔓越莓、南瓜、地瓜葉和菠菜等抗氧化食物,減少血脂堆積、降低發炎反應,或是藉由補充維他命C、D等促進血循,降低心肌梗塞風險也是不錯的選擇。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只有膽固醇過高才會造成動脈硬化? 醫師公開10個意想不到的傷「心」元凶
·護心、保心血管健康,常見4種保健食材,紅麴跟1重要不能同時吃,否則會加重藥效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