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冬,早晚溫差變化大不僅病毒容易入侵,氣溫驟降也會造成血管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輕則增加末梢肢體血液灌流不足、出現手腳發麻;嚴重恐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急性發作。
氣溫驟降血管易收縮 誘發心血管疾病常見因子
常見心臟病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例如因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以及代謝症候群、肥胖或過重、缺乏運動及吸菸等,而生活作息不良也會影響到自律神經和血壓,經年累月便會對血管健康造成潛在性的傷害。
蔡永隆醫師進一步說明,血管變化最常見高血壓的傷害,長期高血壓可能對血管壁造成傷害、產生修補因子,進而出現粥狀硬化,其他如攝取過多糖分、脂肪等,就容易造成血管壁斑塊堆積,導致血管壁愈來愈小。
另外,現代人時常熬夜、飲食高油、糖、鹽,也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齡下降;如果過於肥胖,會因為眾多內分泌系統的混亂,影響血壓的調控機制而造成高血壓,同時肥胖也會讓胰島素的感受力較差,誘發成糖尿病,進而增加心血管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與血循不良有關
蔡永隆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發作,主要與血液循環不良有關,當血管開始產生慢性變化、血管壁增厚或血管脆化,血管壁管徑就會變狹窄,血液因而無法順暢流通。一旦加上氣溫驟降、溫差變化大的因素,末梢循環就會變差,出現手麻腳麻症狀,其他大條血管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一旦發生胸悶、胸痛的症狀,就表示傷害正在進行中。」蔡永隆醫師強調,應盡速就醫檢查。心血管部分會運用心電圖,抽血檢驗以及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或是較侵入式的心導管詳細檢查;手腳四肢的血管可利用都卜勒超音波檢測血液流速,或是較侵入性的動脈血管攝影檢查,以確認病因、及時治療。臨床上也會遇到有些人心血管已大部分阻塞,血液有時要通不通,胸悶胸痛後休息一會兒又恢復,都需特別提高警覺。
不少人長期高血壓,但因沒有頭痛、頭暈症狀,就自認為不需吃藥控制血壓,等到症狀發生往往措手不及。蔡永隆醫師建議,日常應定期量測血壓,若發生異常血壓,多測量幾次,並開始記錄數值2週並與醫師討論。若血壓有偏高現象,先透過調整飲食(遠離高油脂、高糖和高鹽等食物)、作息、運動或減重來嘗試改善,如果效果不佳,應該及早考慮藥物介入,以期穩定血壓狀態進而保護好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
最後,黃凱暄藥師提醒三高風險的民眾,平常除了保持規律運動、飲食均衡營養,更重要的是切勿任意停藥,如有個別需求,也可以適當補充保健品,強健身體,避免疾病上門。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心臟疾病來得兇猛!專家建議「關鍵5招」防引爆 別吃太快、太撐也是其一
·天冷心肌梗塞的人暴增!醫警告「胸痛4件事千萬別做」 拍胸脯會反害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