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吃得對、運動得法,輕鬆打破肥胖輪迴
字體
瀏覽人次:30760 返回列表

 

文/劉海倫

 

根據調查,過年後,國人每人平均約增重11.5公斤。年後不知不覺發胖,主要在於過年期間吃的多、動的少,身體熱量一旦消耗少,當然就會增胖。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組組長劉怡里表示,年節應景難免無法忌口,但通常會希望減重的人年後體重維持跟年前相同。

 

過年不發胖,堅守飲食四少原則

 

愛吃零食的人,過年不要吃太多含精製糖的零食,因為精製糖在體內會快速轉變成三酸甘油酯或體脂肪,若吃太多,不只年後腰圍會增加,三酸甘油酯、脂肪肝指數都會飆高。劉怡里建議,過年期間,最好採行「少油、少糖、少宵夜、少零食」四項飲食原則。

 

每個人都最清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導致發胖的原因,如果年後要減重,即可改變不正確的飲食方式,如愛吃甜點、零食者,可改成23天吃一次,不要天天吃,再透過醫師或營養師的協助,3個月後就會有顯著的減重成果。

 

壢新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運動醫學科主任林頌凱亦指出,年後減肥,飲食是絕對的主角,運動則是配角。減重者可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將醣類、蛋白質、脂肪、蔬菜、水果、維生素等比例減少攝取量。

 

很多人減重後又復胖,往往是因為採行無糖無澱粉的飲食,或是高蛋白質減肥法的代餐很難吃,根本無法長期持續食用,進而造成身體及心理反彈,反而恢復正常飲食後吃更多;再加上飢餓狀況太久,減重者無法克制過量飲食,使得身體吸收熱量更快,復胖速度也會跟著加快。

 

溜溜球效應,急速減重又復胖

 

在減重過程中常會見到「溜溜球效應」,也就是採用錯誤減肥方式讓體重於短時間內急速下降,之後又迅速復胖,週而復始。

 

很多人過年後就變肥胖,想要恢復年前體重,常會採取禁食一週或單一食物減肥法,可能一週就可減掉約11.5公斤,回復了原本體重。不過,劉怡里說,此一作法往往只會減掉水分和肌肉,脂肪反而增加,宛如溜溜球般,當體重掉很快時,反彈也很高,體重很快就回復,甚至比原來更胖。

 

除了不正確的急速禁食會導致復胖,光說不做或是拚命運動卻不忌口者,也都容易出現復胖情形。劉怡里舉例說,若某天實際運動消耗500大卡,但吃一鍋麻辣鍋熱量就高達1,5002,000大卡,再加上其他食物,一天攝取的總熱量約為3,000大卡,遠超過運動所消耗的熱量,當然會復胖。她提醒減重者,必須持續性地運動,才能有效增加肌肉、減少脂肪,以維持體重、守護健康。

 

減重初期:飲食控制為主、運動為輔

 

一般減重初期13個月內,應以飲食控制為主,運動為輔,3個月後便養成運動習慣、改變飲食偏好,如戒掉甜點、宵夜等。減重初期並不建議採取激烈減肥法,只需一天減掉5001,000大卡即可,慢慢再進行控制,3個月後就會發現攝取熱量、份數減少,飲食習慣改變、運動習慣養成,對未來體重之維持,助益很大。

 

林頌凱強調,減重初期的飲食控制重要性大於運動,熱量攝取一天約1,0001,500大卡效果最好,再搭配全身性有氧運動,一週至少運動3

天,每天30分鐘以上,身體活動量越多,使用肌肉量越多,消脂成效就越佳。很多人認為少吃就可消耗身體脂肪,但若是飲食不當,肌肉也會被消耗掉,所以應多做運動增強肌肉量,瘦肉組織越多、基礎代謝率就越高。到了減重維持期,則是運動與飲食控制同樣重要。

 

若減重遇到停滯期,劉怡里補充說,此時可以加強運動強度,然後再來降低飲食熱量,並調整飲食內容,最好是攝取低脂無糖的食物。

 

推薦運動:快走、游泳、騎腳踏車

 

除正確的飲食觀念,搭配適當運動,才能增肌減脂。減重期間嚴控「少吃、多動」,針對運動,應首選自己喜歡做、願意做或已經在做的運動,只要再加強運動強度或增長時間即可,至少讓自己先動起來。如果已經有運動習慣者,則應設法提高運動效率。

 

要有效的消脂增肌,林頌凱最推薦全身性、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尤其全身運動優於局部運動,而激烈運動一定比不激烈運動的減重效果更明顯。像瑜伽在於訓練呼吸、伸展、肌肉強化,但消耗熱量不多;重量訓練僅增加身體上半部與大腿的肌肉力量,強調短暫爆發力;游泳則是全身大量運動,消耗能量多,可長出肌肉、減少脂肪;騎腳踏車可一直不斷鍛練雙腿肌肉,為激烈運動選項之一。

 

劉怡里呼籲,民眾過年期間運動千萬不要停,可做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等,或進行肌力訓練都是不錯的選擇。若天氣太冷不想出門,也可改在室內以爬樓梯、快走等運動替代,若一天中無法找出30分鐘持續運動,亦可分成早、中、晚各10分鐘進行,效果一樣。

 

運動後半小時,可吃醣類及蛋白質食物

 

針對減重運動前後的飲食方法,建議運動前30分鐘,若沒有任何疾病者並不需刻意進食,但如患有糖尿病或運動超過30分鐘、錯過正餐者,則運動前一個小時可吃一份醣類食物,像是一片吐司、一個小蘋果,或一碗綜合水果。

 

由於運動過程中會消耗肝臟或肌肉中的肝醣,運動後會特別感到疲勞,若在運動後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之內,吃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食物,則可迅速補充肝臟或肌肉中的肝醣,充沛能量,以再次應付下一次的運動,但不會導致發胖,此一作法,顛覆了傳統的認知。

 

劉怡里進一步說明,運動後攝取的熱量需控制在300大卡左右,建議吃醣類及蛋白質食物,且採行31的份數比例,三份醣類如三片小吐司、一小條165克地瓜或1.5顆芭樂,一份蛋白質是指一顆茶葉蛋或一杯240c.c.豆漿。最後要謹守的是,運動結束時已是半夜的話,如夜跑或夜騎,如果不餓,就不建議進食了。

 

飲食方式調整:慢食、飯後運動、多吃鹼性食物

 

大多數人在進行減重管理時,都會想要如何吃才會有好效果,其實應該先從不要怎麼吃開始做起。根據林頌凱觀察,很多人體重降不下來,往往是因為吃太快、吃飽飯後坐著,或是吃太多垃圾食物及糖類的飲食。如果可以改善這三種狀況,就無需太擔心吃什麼或吃了幾大卡等問題。

 

通常人進食後2030分鐘才會有飽足感,若慢慢吃,一下子就會有飽足感,人體中樞神經會告知身體真正所需的熱量已經足夠,之後所吃的東西是多餘的,所以,慢慢吃自然就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

 

吃飽飯後,若是稍微運動一下,可阻止過多血液進到腸胃系統,減少熱量吸收。而肥胖是身體的一種發炎現象,吃太多反式脂肪酸、油炸食物或甜食,皆會造成身體呈現酸性體質,建議多吃鹼性食物,不讓身體一直處於酸性狀態中,如此身體自然就不會肥胖了。

 

挑食低脂部位,清淡烹調料理

 

減重的飲食原則,首重挑食吃,應選擇吃肉類低脂部位,如牛肉吃牛腱、豬肉吃里肌肉,減少油脂攝取;其次,烹調方式以滷、烤、清蒸、水煮較適宜,如奶油鮭魚與煎鮭魚,鮭魚本身即屬高油脂,若再加上奶油則熱量更高;滷雞腿和炸雞腿,當然選食前者;糖醋魚較清蒸魚的油脂高2倍以上。

 

此外,要盡量擇食白肉,如海鮮、蝦、螃蟹、小卷、蛤蠣、雞、鴨、鵝、魚等。一般而言,食物攝取依序為:豆類、魚、海鮮、蛋類、紅肉(瘦肉)、紅肉(肥肉),一個健康成年人在減肥過程中,吃豆類、魚、海鮮及蛋類,與吃紅肉(瘦肉)及紅肉(肥肉)的攝取比例應為11,若有三高問題的減重者或肥胖者,則應採21比例。 

 

熬夜、睡不飽,讓人瘦不下來

 

睡眠、生活作息也與肥胖息息相關。睡眠牽涉到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及腎上腺皮質素二種荷爾蒙的分泌,白天活動工作時,交感神經較為亢奮,身體代謝速度較快;晚上睡覺時,則由副交感神經負責促使人體放鬆及休息,身體代謝速度較慢。若熬夜不睡覺,會導致大腦及身體運作停不下來,身體時鐘會錯亂,新陳代謝規律改變了,導致體重瘦不下來,會形成極胖或是極瘦的二種極端體態。

 

凌晨12點是腎上腺皮質素分泌最低點,早上8點時達到高峰,之後再慢慢降低。腎上皮質素屬於壓力性荷爾蒙,升高時,身體代謝較快,但由於熬夜或工作,若是到清晨3點還不睡覺,此時正常腎上腺皮質素分泌會因應身體所需而升高,連帶血糖也變高,違背了身體運作規律,想瘦也難。 

 

減一個習慣,比減一公斤好

 

越晚睡,飢餓素會分泌越多,會讓人想吃消夜解飢。通常進食23個小時後,食物便消化完畢,如晚上7點吃完晚餐,9點左右就消化完畢,肚子就會開始覺得餓,因此,最好在吃完晚餐後4個小時內,趕快上床睡覺。

 

生活壓力大,體內壓力荷爾蒙就會增加,會造成高糖分食物攝取過量,進而在體內轉換成體脂肪,造成腰圍肥胖,甚至產生三高疾病。 

 

劉怡里認為,減肥不應分年前年後,平時就應多攝取低油、高纖食物,最重要是三餐應正常進食。其實減重無定律,只要正常生活作息,搭配正確、持續性的減重方法,同時具備減肥的心理意願,成功率就大為提高。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

 

所謂「基礎代謝率」,是指「靜態下,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消耗卡數」,年紀越大,基礎代謝率越低,燃燒脂肪的速度會變慢,肌肉量會變少,因此,中年人容易變胖。

 

基礎代謝率計算公式

男性=66+(13.7×體重kg)+(5×身高cm)-(6.8×年齡)

女性=655+(9.6×體重kg)+(1.7×身高cm)-(4.7×年齡)

 

 

BMI肥胖定義

 

台灣成人肥胖定義,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為標準,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平方公尺)」,理想體重範圍將BMI界定在18.523.9間;BMI超過24,就屬「過重」,必須開始控制體重;BMI超過27,是「輕度肥胖」,要快點行動減肥;BMI超過30,是「中度肥胖」,BMI超過35,則屬「重度肥胖」。

 

體重過輕

理想體重

體重過重

輕度肥胖

中度肥胖

重度肥胖

BMI18.5

18.5BMI24

24BMI27

27BMI30

30BMI35

BMI35

 

 

性別

腰圍肥胖判定標準

男性

超過90公分(35.5吋)

女性

超過80公分(31.5吋)

 

 

性別

理想體脂率(Fat %

肥胖

年齡

30

30

 

男性

14-20%

17-23%

25%

 

女性

17-24%

20-27%

30%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7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