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家有憂鬱老人,怎麼辦?
字體
瀏覽人次:33115 返回列表

 

文/吳佩芬

 

個案故事

70多歲的秋美(化名)和18歲的大學新鮮人孫女(小愛)同住,多年來,兩人相依為命,小愛一向很聽奶奶的話,未料,小愛上大學後,社交生活變多了,又交了男朋友,秋美不但經常無法見到小愛的身影,也會因為交往的事,和秋美頂嘴,兩人時常因為意見相左而發生爭執,秋美過去總是喜歡掌控小愛的行蹤,現在小愛唸大學、交男朋友後,讓她有很大的失落感,秋美的心情總是在低檔。

 

 

「在台灣北部的老人,大多和子孫、兒媳分開居住;在南部則多住在一起。可是,不管老人和子孫、兒媳分開、同住,並非與老人是否罹患憂鬱症絕對相關。老人和子女、兒孫、兒媳相處時,本來就常會有意見不同、發生爭執的情況,但不是每位老人和親人有爭執,就會罹患憂鬱症。老人罹患憂鬱症的成因有很多,憂鬱症不是某位特定對象的責任。」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指出。

 

3大身心不健康因素 

老人真的很憂鬱

1.生理影響:許多老人患有慢性病,合併有全身血管或腦細胞病變現象,無形中,提高老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約有45失智病患合併有憂鬱症困擾,包含腦血管在內、已出現全身血管病變的中風病患,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是沒有中風病史者的25倍;不少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患者於開心手術後,也會憂鬱症上身;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患比較容易合併有憂鬱症;腦細胞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患者則易有憂鬱、焦慮、失落感;長期性的慢性疼痛如關節炎等,一樣讓人很憂鬱。此外,長期服用如降血壓藥、強心劑、治痛風的降尿酸藥物、止痛藥等,也是促使老人憂鬱的因素之一。

 

2.心理影響:比較神經質、想法固執較沒有彈性、控制欲太強這些個性的人,面臨老年必經的一些狀況時,會比較難去適應,可能因此容易憂鬱。例如:走路比較慢,覺得不好意思見人,因此都不出門;可能失去更多朋友而憂鬱;或對於已經中年的孩子仍控制欲很強,當孩子不聽話時,覺得和老人家相處壓力大而不太見面,也可能加重老人的憂鬱。另外,老人對於生活失去控制感,包括生活需要依靠別人,也和憂鬱的相關性很高。

 

3.社會影響:老人要面對的人生議題變多了,包括人生、生活的改變,過去老人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必須改變,要適應新生活,因此可能會有挫折。比如:失去親人的痛苦,在案例中,秋美失去依附的無奈,在生活圈中要面對小孩離巢後的空巢危機;離職,離開工作崗位後,可能成就感的失落;同年紀友人的凋零、往生,也會增加他們對未來的焦慮不安。此外,長期的壓力,尤其是照顧生病的另一半,像是失智症、中風、慢性腎病等,身為照顧者的老人,約有4成都有憂鬱症。

 

老化、失智、憂鬱,差別在哪裡?

袁瑋指出,多數的憂鬱老人不認為自己憂鬱,但常會喊痛、胸悶,擔心罹患重病而進行檢查,結果卻無異樣。有的子女可能會察覺到老人有憂鬱傾向,但多數的晚輩只是覺得父母年紀長了,本來就會變了,變得慵懶、不愛動、想太多。

 

在臨床上,老人憂鬱症狀有:活力變差、總是很累、這裡痛那裡痛、慮病、食慾變差、睡不好、失眠、記憶力變差、難以集中精神、碰到事情難以下決定、覺得未來沒希望、覺得自己很糟、沒有價值、動作變緩慢、浮現自殺念頭。老人家可能不太說自己的想法,身體又比較弱,一旦自殺,成功性高,若注意到老人家有說「不想活了」這些話時,家人不能輕忽!

 

憂鬱和失智的共同症狀是記憶力變差。袁瑋表示,憂鬱症病人的病史中,通常能比較明確看出什麼時候記憶力突然變壞很多,會明確指出記憶力變差的時間點,例如今年初或上個月變差,失智症患者雖然記憶力變差,通常無法明確說出時間點,因為記憶力變差是漸進的。

 

另外,憂鬱症患者可能變得比較不喜歡打扮、化妝,衣服顏色也選擇比較暗淡的,失智症患者則會打扮自己,但可能冬天穿夏衣、夏天穿太多,全身的裝扮總是看起來怪怪的;在進行測試時,憂鬱症病人說不會做,但失智症患者會說出答案,但答案全錯。袁瑋患有失智症外婆就告訴醫師,她和弟弟住在苗栗,但實情是,外婆和兒子一起住在台北。

 

袁瑋提醒,輕度失智症患者合併輕微憂鬱,會加重病情,看起來像中度失智,失智沒藥醫,但好好治療憂鬱,會讓病人的失智症狀減輕。

 

老人就醫5訣竅

1.可請老人信賴的其他科別主治醫師轉介。

2.請老人信任的長輩提醒就醫。

3.請老人陪同子女或兒孫等晚輩就醫的同時,順便幫老人看病。

4.不著痕跡地,將相關報導或文章,放在老人觸眼可及的熟悉位置。

5.關心老人社交圈所提供的訊息。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0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