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視茫茫、聽力衰退,加速老化
字體
瀏覽人次:29342 返回列表

 

人都會老,眼睛也會老化,近年來3C產品使用普及化,老花眼、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等「視茫茫」的視力老化問題有年輕化趨勢;上了年紀的人聽力也會逐漸退化因而重聽,但很多還不到60歲、甚至更年輕的人,聽力也提早退化,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若不趁年輕時預防,當心老化加速。

 

文∕莉緹、衛允琳

 

人上了年紀後,老花眼、白內障等問題會影響視力,造成看東西不清晰,例如藥袋上的訊息等,還得靠孩子幫忙,就怕吃錯藥,也讓日常生活相當不便,尤其手機等3C產品流行,不論年紀大小、人手一支,更容易讓各種眼疾提早報到。

 

老花眼

 

不當低頭族 避免老花眼提早報

老花眼是眼睛最常見的老化問題。萬芳醫院眼科主任吳建良表示,人眼看近物,需要眼內的睫狀肌用力收縮,使水晶體變厚來達到對焦的功能,這種看遠看近快速對焦的能力,稱為調節力,調節力隨年齡減弱,達到影響看近功能時就稱為「老花眼」。

 

40歲以上的人容易有老花眼,因為眼睛內水晶體與睫狀肌的彈性變差、調節力也變差,因此,會覺得看不清楚,特別是在光線不足的場所更明顯。老花眼發生的年齡有人早一些或晚點,但每個人都會有老花眼,遠視眼的人、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可能也會比較早發生老花眼。

 

現今社會科技與生活已經是密不可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盛行,不管吃飯、坐車,都不停低頭滑手機,低頭近距離且長時間用眼,更可能使老花眼提早報到,甚至有些人因用眼不當,不到40歲就出現老花眼症狀,例如原本近距離看報紙、手機上的字都沒問題,但慢慢的會感到看不清楚,或必須把手機、報紙拿遠一點,才看得清楚,可能就是老花眼造成。此外,看東西容易感到眼睛疲勞、乾澀,眼部酸痛或頭痛,也都是老花眼可能的症狀。

 

戴老花眼鏡或雷射手術,矯正老花眼

要延緩老花眼報到,最好方法是不要長時間且近距離盯著手機、電腦等,每隔30分鐘應讓眼睛休息35分鐘,休閒時多到戶外、看看遠方,讓眼睛調節能力維持彈性;也要減少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尤其是要多補充深綠色蔬菜等。

 

治療上,老花眼可先戴老花眼鏡矯正,或是配戴多焦點眼鏡。原來戴隱形眼鏡的人,除了可另外戴老花眼鏡,也可調降一眼的近視度數,讓一眼看遠,一眼看近,或是現在也有多焦點隱形眼鏡可選擇。有些人覺得戴老花眼鏡很不方便,也可透過雷射屈光手術或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來矯正,通常年紀較輕者比較適合雷射手術,而年齡較大同時有白內障及老花等問題的人,可以考慮置換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來治療。

 

★老花眼症狀

1.手常覺得不夠長,需把東西拿遠才看得清楚。

2.光線昏暗更看不清楚。

3.感覺視力有時清晰有時模糊,休息後會比較清楚。

4.眼睛易疲勞、酸澀。

5.兩眉之間常會覺得酸痛。

 

黃斑部病變

 

控制血糖 遠離黃斑部病變

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約有10%有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問題,其中約有兩成藥物無法有效治療,甚至時間久了,會導致中心視力失明。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是視力的中心,因為人的老化,6070歲的老年人常發生「黃斑部病變」,中心視力因此變差,看任何東西都會呈現扭曲狀,視力嚴重受損。

 

黃斑部病變與組織退化有關,現代人用眼過度,高度近視的人、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的人、糖尿病患者等,容易提前到50歲即進入罹患黃斑部病變的危險期。一旦黃斑部產生病變時,看到格子的直線會呈扭曲狀,生活會受影響,往往一起床睜開眼,看到任何東西都是扭曲的,視力不好也會影響心情變低落。

 

吳建良表示,紫外線傷害也可能引起黃斑部病變,要特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黃斑部病變,且患者血管較脆弱,易發生出血、阻塞,造成視網膜出血、影響視力。

 

黃斑部病變主要的症狀是中心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不清楚,直線條會看成彎曲的線條。最常見的原因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它如高度近視、糖尿病、眼睛發炎或血管阻塞等原因,也可能產生黃斑部病變。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類,最大差異是濕性患者會產生新生血管,這種增生的不正常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如果有出血狀況,眼裡的血塊會遮住視線,使視力急速惡化,若未及時治療,會造成黃斑部永久受損而導致失明;乾性患者則不會出血,時間久了,看東西則會出現地圖型萎縮變形。

 

除了年紀大外,黃斑部病變也與種族有關,中後期嚴重病變多發生於黃種人身上,還有抽菸、肥胖等因素都會引起黃斑部病變。

 

眼過勞的人如從事高科技的人,很容易出現自發性黃斑部出血病變,因此用眼過度的人應及早自我檢測,建議起床時看天花板的直線,睜隻眼、閉隻眼方式來看,如果線條顏色改變、粗細改變、斷線時,則可能黃斑部有問題,應進一步前往眼科就醫檢查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護眼多吃深綠色蔬果、補充葉黃素

要預防黃斑部病變,吳建良建議,從事戶外運動時,應配戴太陽眼睛。飲食方面,可多補充葉黃素,因紫外線進入眼睛後,會產生自由基,是眼睛老化的原因之一,而葉黃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可防止老化、避免自由基的傷害,和預防白內障一樣,平常多吃新鮮蔬果,特別是深綠色蔬菜,菠菜、花椰菜、紅蘿蔔等,都是對眼睛保養有益的食物。

 

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飲食宜避免高油、高糖,少吃精緻糖類食物;烹調方式應改為清蒸、水煮,清淡為主。

 

治療黃斑部病變,可使用抑制血管內皮增生因子(Anti-VEGF)來進行玻璃體內藥物注射治療,有時也會配合使用雷射或是光動力治療,來達到改善視力或避免視力惡化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若視網膜病變嚴重時,為避免進而造成眼睛出血與視力喪失,可使用視網膜雷射治療;對於較嚴重的患者、現有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情況,除了有新型的治療藥物正進行研究,也有研究針對視網膜幹細胞移植以及人工電子眼在臨床應用的可能性,不過仍屬於研究階段,希望未來替失明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機會。

 

★黃斑部健康小叮嚀

1.陽光強或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應配戴太陽眼鏡。

2.控制血糖,飲食少油少甜。

3.紓緩壓力、充足睡眠。

4.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

5.多吃深綠色蔬菜、胡蘿蔔。

 

白內障

 

白內障眼昏花 延緩老化從年輕做起

現代人長時間依賴電腦、手機等3C產品,白內障已有年輕化趨勢,眼科醫師臨床上常碰到40多歲患者,一開始東西看不清楚,以為自己近視度數增加或是老花眼,配了新眼鏡後卻仍然看不清,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提早報到了,年紀輕輕卻已有5060多歲老人家的白內障問題。

 

白內障是老年人的水晶體退化疾病,因為眼內的水晶體老化產生混濁,阻礙光線進入眼球,造成視力模糊。8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9成以上都有白內障問題,也有3455歲以上的人會出現嚴重程度不一的白內障。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表示,台灣高度近視人口不少,加上多數人戶外運動不太做防曬,任由紫外線照射,這些都是白內障年輕化的主要原因。

 

過去老一輩的人對於白內障的治療,都以為要等到白內障「熟」了再治療,孫啟欽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白內障太「熟」便會太硬,反而不好處理,對醫師及病患來說,都是辛苦的事。如果白內障影響到生活,建議要著手處理,近年來,白內障手術進步快速,「無刀雷射白內障手術」更提升了手術的精準度,可以做到傷口小、幾乎沒有副作用

 

孫啟欽指出,目前白內障手術,先以手持刀,在眼球前囊劃一小切口後,再用手撕一個小圓,但手的精準、穩定度總是不若電腦,無法每個圓都撕的一模一樣。「無刀雷射白內障手術」則可讓醫師在電腦斷層掃描指引下,結合3D即時影像,透過電腦的精準計算,以雷射在前囊精準的劃下切口,同時還可以針對角膜曲率進行微調,製作角膜弧形切口,同時處理散光的問題,達到最佳視力矯正效果。

 

無刀雷射 精準、傷口小、副作用少

由於無刀雷射白內障手術的切口小,因而傷口小,癒合快,大大降低感染風險。不僅如此,無刀雷射可降低現行多以超音波進行震碎時的衝擊力,能減少對水晶體囊膜內皮細胞的傷害,避免術後續發白內障及視網膜黃斑部術後水腫現象。

 

無刀雷射讓白內障手術技術進展到精準、穩定,但要有好的視覺品質,適合的「人工水晶體」搭配亦不可少。眼科醫師藍居福表示,現今人工水晶體種類很多,隨著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白內障手術後不僅要「看得到」,更希望能「看得清楚」,功能性人工水晶體便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可模擬眼睛調節機制,調節遠、中、近視力,並提升夜間視覺品質。

 

功能性人工水晶體依功能不同,包括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及黃色人工水晶體等,要如何去選擇水晶體,當然要視每個人的狀況需要而定。像是有散光、喜歡運動的白內障患者,就可以選用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術後可以不用再戴散光矯正眼鏡。

 

人工水晶體 老花散光一次搞定

有老花問題的白內障患者,眼鏡老是要拿上、拿下很不方便,如果平時作息需要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例如看報紙或是看書等,就可以選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植入之後看遠、看近都沒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白內障手術,想要矯正散光或是老花只能選一個,現在已發展出可同時矯正散光及老花的人工水晶體,可一次解決。

 

很多人以為做了白內障手術之後,有了新的人工水晶體,就可以不用做防曬了,藍居福指出,這是錯誤的想法,由於陽光中的藍光在可見光中能量最高,也最靠近紫外線,較容易對視網膜及角膜造成傷害,當然術後可以再戴上太陽眼鏡來提供保護,但畢竟還是比較麻煩,選擇具有過濾部分藍光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就可以提供眼睛更多的保護,減少有害光線對視網膜的傷害。

 

眼睛保護從年輕就應開始。外出戶外活動,最好戴太陽眼鏡防護;眼睛看電腦、電視螢幕距離不要太近,每看電腦或手機30分鐘,讓眼睛休息35分鐘,並多補充葉黃素,或多吃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枸杞等保護眼睛。

 

★白內障症狀

1.視力模糊不清。

2.顏色對比功能下降。

3.看到光線會散開。

4.感覺近視度數增加,換了眼鏡卻仍看不太清楚。

 

聽力退化

 

聽力退化不再是老年人專利

老人家聽力退化屬於老化正常現象,部立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景中表示,由於內耳聽覺細胞會隨著年齡而退化,通常6070歲的人,聽力退化平均約23成,7080歲的人,則聽力退化約35成。不過,現代人長期依賴3C產品,經常戴著耳機聽音樂、講電話,因而聽力退化提早來臨。

 

老人常耳背 對牛彈琴嗎?

老夫老妻最常出現的現象:太太經常抱怨先生沒仔細聽她講話、買錯東西;或誤以為先生不再關心她……,其實,這可能是先生的聽力退化了,甚至有了重聽。

 

 

陳景中指出,在臨床上,看到不少老人家聽力退化、重聽,都是由太太發現的,例如對太太講話沒反應,但是和其他男性朋友卻能正常交談對話,這是因為聽力退化會先從「高音頻」開始,因此,對於女性說話聲、鳥叫、喇叭聲等較尖銳高音頻的聲音會聽不到或聽不清楚,並不是故意不想聽太太講話。

 

通常聽力退化大多數是兩側同時發生,但也有些人單側先發生,可能經常使用同一邊講電話,導致常講電話那一側先出現聽力退化等問題,若單側先出現聽力問題,此時因兩側聽力程度不同,很容易會發生頭暈現象,如果發現老人家有不明原因頭暈,也要多加注意老人家是否聽力出了問題。

 

聽力變差 憂鬱症、心臟疾病易惡化

老人家聽力退化,除了會影響生活外,還可能讓疾病惡化,因此,如果家人發現老人家出現交談障礙、與人對話反應差等狀況時,應趕緊帶至耳鼻喉科檢查診斷。一旦聽力退化,常發生以下問題:

◎家庭失和:常見老先生聽不到太太講話,常因此失和、爭吵不斷。

◎影響社交:如果重聽太過嚴重,老人家怕被別人知道自己重聽,或交談出現問題時,會讓老人家越來越不想與人交談、不想出門,寧可待在家中,有社交障礙。

◎引發憂鬱症:老人家長期不參與社交活動,又少與親友連絡互動,久而久之,很可能引發憂鬱症,甚至罹患失智症等。

◎外出意外風險增加:若老人家出門沒聽清楚汽機車的喇叭聲等,易引起交通意外。

◎頭暈、跌倒:尤其單側聽力退化,很容易出現頭暈症狀,當頭暈時,就很可能跌倒,甚至引起骨折等問題。

血壓心臟病惡化:原本就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若因重聽而足不出戶,活動力變小、運動量低,也會讓疾病更不易控制。

 

年紀輕輕 當心已是60歲聽力

10年來,3C產品快速發展,年輕人因聽力差而就醫的比例不少,也比過去增加了23成。陳景中說,日前曾收治一名近40歲的男性上班族,年紀輕輕卻已是60歲的聽力,患者因擔任業務員工作,每天為了不漏接電話,甚至連開車時都戴著耳機,且經常在等客戶時,也會戴著耳機聽音樂、看電影打發時間。

 

由於這名患者平常講電話時都是用右耳聽,一切都很正常,沒想到有一次和客戶講電話時右手要拿筆寫字,所以,換左手拿手機、左耳聽電話,卻發現左耳聽不太清楚對方的聲音,趕緊就醫檢查發現,聽覺神經細胞受損、聽力明顯退化,即使服用維生素B群、促進血液循環等藥物,聽力仍無法回復。

 

聽力除了正常老化外,年輕人因過度使用3C產品,經常在捷運、公車等交通工具上戴著耳機聽音樂、看影片,也有很多人因長時間講電話或是工作環境噪音大,都是造成聽力退化提早報到的原因,不用到60歲,可能4050歲就出現聽力變差的困擾。

 

若出現聽力退化,陳景中強調,應及早就醫,否則聽力很可能無法回復。一旦發現身旁的人,看電視的聲音越開越大聲、叫他要叫很大聲才有回應或是講話也越來越大聲時,都可能是聽力衰退的問題。

 

避免聽力提早退化5

雖然老人家聽力退化是正常的現象,但若能盡量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仍可延緩老化速度。陳景中提出避免聽力提早退化5大招如下:

◎戴耳機音量應適當:調整耳機音量時,最好從愈小音量或一半的音量開始較好,然後再慢慢微調到適度的音量,例如音量數值110,應從5或低於5開始調整,盡量不要超過56太多。

◎戴耳機半小時應休息: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易引起聽力問題,建議聽半小時應休息35分鐘,避免對聽覺細胞造成持續且大能量的刺激。

◎噪音環境選用耳塞保護:工作環境噪音,可選擇適合的耳塞等用具保護。

◎兩邊耳朵輪流使用:講電話時,最好兩邊耳朵輪流使用,並避免長時間講電話。

◎多蔬果、維生素B群提升耳力:平常飲食應多吃蔬果,因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力,可預防老化;多補充維生素B群,促進聽覺神經細胞的修護。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6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二年24期,優惠價3,6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