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以形補形,真的能補嗎?
字體
發佈日期:2018/01/05
瀏覽人次:44315 返回列表



文/龔善美


春寒料峭之際,吃補仍是國人日常飲食養生常見的方法。傳統中醫方有所謂「以臟補臟」之說,大多和「以形補形」相關,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最常見的就是吃心補心、吃肝補肝、吃腦補腦、吃腰子補腎、吃魚眼睛補眼、吃豬腳筋補膝關節、吃血補血、吃肺補肺、吃骨頭補骨頭……等等,甚至有糖尿病患者吃豬胰臟補胰臟,以為對改善病況有幫助。

 

傳統「以臟補臟」居多

 

這些源於傳統以「吃形狀相似的器官」進補的方法,都是「以臟補臟」居多,大都是吃動物性的內臟。後來衍生出來的則不局限於此,人們認為有些植物性形狀長得像某些臟器的食物,也具有雷同的效果,都屬於「以形補形」的範疇。

 

黃淑惠進一步例舉,核桃長得像大腦,因而有了吃核桃可補腦之說;葡萄柚切開面和人體乳房相似,於是有了吃葡萄柚可補乳房之說;還有番茄似心臟可補心、胡蘿蔔切面似眼瞳而可補眼、蘑菇可補耳、蛤蜊可補睪丸……等。

 

補對了,臟器才有足夠營養運作

 

從營養學來看,黃淑惠分析,在營養學上有蛋白質的「全部或無定律」,也就是吃進人體的食物要建構成蛋白質,必須是所需的胺基酸種類與量都同時到齊,才能進行建造或同化修補的動作 ,若是一塊肌肉需要12種胺基酸才能合成,即使已吃到11種,差了1種,或只是吃的量少了一點點,依舊無法運作。

 

老祖宗們採取「以形補形」、「以臟補臟」的依據,就和蛋白質組織的基本組成相似,概念是源於這些動物臟器基本組成和人體器官相近,吃了就可獲取足夠的營養成分來建構,可達到人體內臟器官的需求。例如豬肝可提供人體肝臟所需的胺基酸;豬腦含有腦磷脂、卵磷脂或DHA,吃其他肉類並無法取得。

 

植物性「以形補形」補益效果不錯

 

不過,黃淑惠提醒,古代食物不像現代容易取得,古人食用肉類或內臟的機會也不像如今這麼方便,而現代人的食物更多樣化,具有替代性,比較容易補充到足夠種類與含量的胺基酸或其他營養素,因此,不必一定謹守古人「以臟補臟」的方法,以免可能吃到許多因動物畜養過程造成內臟中殘留藥物,或吃到因動物受飼料污染而產生的毒素,或是吃了過量的膽固醇,反而未必對健康有益。因而植物性的「以形補形」具補益效果的食物應運而生。

 

「以臟補臟」宜忌多,怎麼吃?

 

動物性食物的「以形補形」即「以臟補臟」,宜忌較多,並不是每一種都可行,黃淑惠逐一解析。

 

第一類 6種臟器可以吃,留意禁忌

◆吃肝補肝

有優質蛋白質,含豐富維生素AD、核糖核酸等,可幫助受損肝臟細胞修復,但只適用於過度疲憊、肝臟有輕微發炎受損的人,可吃些豬肝、雞肝、鴨肝,有修復的機會;若是病毒性肝炎,病毒仍在,吃肝並不會使A肝、C肝治癒,還要小心吃到脂肪肝。根據五行理論,吃肝不只補肝,肝屬木,和膽、筋、眼、指甲與情緒相關,只要能促進肝臟恢復功能,膽汁分泌可恢復正常,還可明目,也能對指甲、情緒有助益。

◆吃腦補腦

豬腦、雞腦都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以及其他食物吃不到的腦磷脂、卵磷脂和膽固醇等,都是人腦營養必需,若是吃腦補腦,應選擇魚腦,優於羊腦、牛腦或豬腦,尤其魚腦中富含DHAEPA ,較為有益。

◆吃腰子補腎

進食動物腎臟,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腎臟;相反的,腎功能不全像是尿毒症患者是會限制部分營養素攝取,是不可吃腰子補腎的。中醫所謂吃腰子補腎,補的是生殖系統,腎在五行主水,和膀胱、生殖系統、骨、耳、頭髮、體液平衡相關,坐月子的婦女常吃腰子、杜仲補腎,可連帶補骨、生殖系統,因此,針對特定對象此傳統方經常食用。

◆吃腳筋補筋骨

腳筋有膠原蛋白,對退化性關節炎較有益,但對骨質疏鬆的幫助就有限,並無針對性的效果。

◆吃血補血

豬血、鴨血因含鐵量、維生素B12比較高,而且是容易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的確具有補血的作用,吸收率高,適合腎功能不好而易貧血的人適量食用;但若是選擇食用,需要考慮到現在市面上出售的豬血、鴨血,有些可能是人造的,不一定買得到純豬血或純鴨血,還有製造環境衛生的問題存在,會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憂 

◆吃骨髓補造血 

吃骨髓湯或直接吸食骨髓,其中含有胺基酸、蛋白質、鐵質與維生素B12,雖然可以吃但並非必要,因為食用一般紅肉就含有這些營養素,吃骨髓,必須要小心畜牧過程是否有藥物殘留,或是否會有重金屬沉積於骨中的疑慮。

 

第二類   5種臟器多吃無益或最好不吃

◆吃心補心

由於豬心的膽固醇含量過高,吃心補心已無益處,較不適宜採用。

◆吃魚眼睛補眼

魚眼睛內營養素含量並不高,還不如魚肝裡的維生素ADHA,對眼睛來得有益。

◆吃肺補肺

基本上不建議,因肺泡是過濾髒空氣的器官,豬肺中仍殘存很多的髒污。

◆吃胰補胰

想要吃胰臟補充胰島素,未必可行,基本上胰島素進到胃中,都被胃酸給破壞掉了,雖可適量幫助胰島素合成消化酵素,但效果有限。吃多了,反而需要擔心內臟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過高的問題。

◆吃骨頭補骨頭

要多少骨頭去熬大骨湯,才能熬出人體所需的含鈣量?根據研究,1公斤的骨頭熬出1碗大骨湯,含鈣量約只有80毫克,並非最佳鈣質的來源,還不及1杯牛奶的含鈣量,不如喝牛奶或喝1罐優酪乳,而且長時間的熬煮,鈣質的溶出量有限外,沉積的重金屬,可能也都溶出來了。

 

植物性「以形補形」食物,怎麼吃?

 

可取代內臟「以形補形」的植物性食物,也並非所有人都適用,仍有一些需要留心的部分。黃淑惠例舉如下:

 

第一類 6種直接有益處食物

◆胡蘿蔔與眼睛

切開的胡蘿蔔看來類似人眼的瞳孔,胡蘿蔔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確實和護眼有關。 

◆核桃與大腦

堅果中的核桃長相很像大腦,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次亞麻油酸可轉換為DHA,確實可提供大腦所需營養,另含礦物質鎂 ,有助於大腦的神經傳導系統。

◆葡萄柚與乳房

切開看似乳房的葡萄柚,含有一種植化素──檸檬苦素,功能不只在清除自由基,還可預防乳癌,明顯降低乳癌細胞的增生,可抑制大腸癌發生,並可使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下降。不過,服用降血壓或降血脂藥物者不宜吃葡萄柚,以免延遲藥物排出速度,影響了藥物濃度與作用時效。

◆番茄與心臟

紅色番茄含茄紅素、β胡蘿蔔素高,可抗氧化,保護血管內膜。還富含維生素B6與葉酸,有助於將傷害血管的半同胱胺酸代謝掉,對心臟有保護作用,還能預防攝護腺腫瘤與大腸癌。

◆紅酒與血液

看來和血液雷同的紅酒,對血液有益,並非因紅酒可造血,而是因含有植化素──白藜蘆醇,有助於降血脂,可預防血栓,具清血作用。但攝取量需節制,過量反而對心血管造成傷害。

◆香蕉與微笑

香蕉的形狀看來就似一抹微笑,富含色胺酸、鎂、鉀,能幫助情緒穩定,讓人好入睡。

 

第二類 7種具輔助性或其他功效食物

◆芹菜與骨骼

長得像骨頭,含鈉、鉀、鈣的芹菜,含鈣量其實不算高,還不及豆類,但是因為富含維生素,可幫助鈣在骨頭中沉積,具有輔助的效果,勉強算是可「顧骨頭」。

◆番薯與胰臟

番薯(地瓜)雖長得和胰臟相像,但含糖量不低,屬於主食類,易使血糖上升,並不適合糖尿病患,食用量需控制。不過,番薯含有許多植化素、β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對保護心臟血管較為有益。 

◆酪梨與子宮

酪梨形似子宮,雖是水果,卻屬於油脂類,不宜吃多,一天頂多只能吃1顆;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維生素E,對年輕女性,具調節生理期週期功效,對荷爾蒙的分泌有益,可減緩更年期婦女的生理不適,但並非直接對子宮有作用。

◆葡萄與肺

葡萄一串串,外形猶如肺泡。葡萄皮中含花青素、前花青素、白藜蘆醇,都是可以清除自由基的植化素,可幫助清除來自於空氣的化學污染物質產生的自由基,但食用白色含硫化物的蔬菜如洋蔥、十字花科的大白菜、小白菜、綠花椰菜、白花椰菜等,清肺效果更佳。

◆薑與胃

與胃相像的薑,含薑辣素,具有暖胃功效,但僅能適量吃,適合手腳容易冰冷的人食用,吃過量會對胃造成刺激,尤其若胃發炎、胃潰瘍者更不宜食用。

◆蘑菇與耳朵

蘑菇切半,形狀和耳朵很像,耳骨需鈣質,磨菇雖不能提供礦物質鈣,但含有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

◆蛤蜊與睪丸

蛤蜊形似睪丸,可幫助攝護腺的功能,與精子活動力和生殖能力相關,蛤蜊含豐富的核酸、鋅、硒,是製造遺傳因子與精子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其他食物如蠔、南瓜子等也都有相類似的功能。

 

以形補形,宜因人而異

 

黃淑惠強調,「以形補形」宜因人而異,烹調料理一樣是少油、低溫烹調為佳。若是「以臟補臟」,需要特別留意,內臟類因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過高,不宜多吃,只能從每日肉類可食用量中做部分替換來攝取(一般成年人肉類食用量是56份,因此約可替換12份肉類),而且不宜天天吃,一週不宜超過23次,一般肝腎功能不佳者、尿酸過高者、高血脂患者,都不宜多吃內臟。

 

「以形補形」應依個人條件而定,即使是植物性食物,最好也要經辯證施治,根據不同症狀來判斷是否適合這一食療方法。如果不顧症狀的不同,而一律以形補形,不僅未必能得到補的效果,可能還會加重病症,影響健康。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7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