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春天日夜溫差大!醫警告:心絞痛與普通胸悶不同 「1招識別」心臟是否出問題
字體
瀏覽人次:3978 返回列表

 

春天日夜溫差大,對於有心血管疾病、三高的患者特別需要留意!臺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敏盛醫院內科部部長、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庄強、亞東紀念醫院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分別以心絞痛新機轉保命3步驟、血脂預防與治療、血壓預防保健與治療等主題分享護心關鍵。

 


心絞痛與普通的胸悶不同 1招識別心臟是否出問題


根據研究顯示,台灣的心絞痛盛行率為3.8%,約有55萬人,臺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醫師指出,心臟就像人體的馬達,負責將血液打出去送至全身,當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氧氣供應不足,無法應付心肌的需求,就會引起胸痛或沉重的壓迫感、緊縮感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心絞痛,每次疼痛感大約持續2到5分鐘。

林謂文醫師說明,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包含頭暈、呼吸急促、冷汗直流、噁心嘔吐,以及左手臂、肩部和下巴轉移痛,區分是否為典型心絞痛的方式是判斷自己是否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通常典型心絞痛的病患感到胸口悶痛不適,卻難以指認疼痛點,不同於因肌肉、骨骼或皮肉傷所帶來的明確痛點。

若出現心絞痛症狀應儘快至心臟科掛號,一般醫師會安排檢查來作為後續治療的依據,林謂文醫師指出,當檢查診斷結果血管阻塞<70%時,在治療方面會先以傳統藥物或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治療為主,不過傳統的鈣離子阻斷劑可能會使血壓降低,乙型受體阻斷劑有使血壓降低或心跳變慢的風險,長效型硝酸鹽可能造成頭痛副作用,而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延遲性鈉離子通道抑制劑」副作用較低,還能改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HbA1c血糖數值、微血管性心絞痛等問題,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

 

藥物治療3部曲 異常胸部不適快就醫


林謂文醫師也與大家分享台灣心臟學會最新發表的慢性冠心症治療指引(CCS guideline),指引針對慢性冠心症疾病(穩定型心絞痛、微小血管心絞痛、血管痙攣等)提出最新「藥物治療3部曲」。

林謂文醫師說明,「藥物治療3部曲」分別為,步驟1:先針對共病給予適當的藥物來做治療;步驟2 : 優先使用對心肌缺血和微小血管的心絞痛患者有好治療效果且有心臟保護功能的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步驟3 : 若病人在步驟1和2的藥物治療後仍持續有心絞痛症狀,此時仍須加上傳統心絞痛藥物一起治療。

林謂文醫師同時提醒,血壓、血糖、血脂異常都是罹患冠心病的高危險因子,患者應特別注意是否出現異常的胸部不適,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如何預防血脂過高? 從生活型態改變做起


事實上,心血管疾病與高血脂存在相當大的關係,敏盛醫院內科部部長、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庄強表示,所謂的血脂肪指的是血液中的油性物質,包含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前者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組成,不溶於血液,可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和甘油,與體內脂肪運輸及能量儲存利用有關,後者是一種像脂肪的物質,不溶於血液,在體內和脂蛋白結合運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膽酸、維生素和荷爾蒙的生合成、細胞膜組成等生理功能,需要膽固醇來維持,因此人體還是必須維持適量的血脂肪。

然而,現代人的飲食精緻化,相較於貧窮落後的國家,國人大多攝取太多不必要的熱量,庄強醫師指出,一旦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超標,會使動脈斑塊形成,血脂長期控制不當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粥狀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造成高血脂症的原因包含遺傳、酒精攝取過量、缺乏運動、服用特定藥物、飲食習慣不佳、肥胖、疾病因素等。

預防高血脂症可從平時的飲食控制開始做起,庄強醫師談到,平常少吃含反式脂肪如炸炸物,以及含飽和脂肪的加工食品如麵包、紅肉、肥肉、全脂乳品、奶油、奶精等,盡量以白肉和植物性蛋白替代紅肉,以富含膳食纖維的原型食物替代加工食品,烹調方式則以蒸、煮、拌,並盡量使用植物油如橄欖油及芥花油。

 

對症下藥 留意蹺蹺板效應

 

庄強醫師提醒,民眾如有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時,應盡量從改變生活與飲食型態做起,若無法僅靠改變生活型態就達到治療效果者,則應尋求醫師協助,選擇適合的降血脂藥物進行治療。

進行治療時,也應注意是否出現「蹺蹺板效應」。庄強醫師解釋蹺蹺板效應指的是在臨床上用藥降低了病人的三酸甘油酯,但是卻提高了原本穩定的低密度脂蛋白,這是醫師在臨床上所不樂見的。

因此,若出現蹺蹺板效應時,醫師除了會依據病人實際狀況,進行醫病溝通、調整用藥外,也會考慮使用含有Niacin成份的複方降血脂藥物,可以同時降低三酸甘油酯,且不會造成低密度脂蛋白的反跳,讓LDL、TG同時達標,解決「蹺蹺板效應」問題。


高血壓併發症多 正確測量血壓「7-2-2」不可少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10年國人10大死因中,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第6,且共有5名為高血壓的併發症!亞東紀念醫院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醫師指出,高血壓好比是水管阻塞,導致水流空間過窄,進而使水壓過高,高血壓前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是當民眾出現不適症狀時,通常已經相當嚴重,像是高血壓的併發症: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因此無論是否有不舒服,都應定期量血壓。

曾炳憲醫師補充,正確量血壓的方法須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腳平踩地面,血壓計袖綁帶包覆鬆緊適當,並確定手臂上的血壓計袖綁帶的位置與心臟同高,手肘平放不懸空,測量期間不說話。

正確測量血壓的頻率可謹記口訣「7-2-2」(請量量),意思為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1次、每次量2次(2次量測之間需間隔1分鐘以上),即為正確居家測量血壓方式。當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代表血壓過高,必須立即就醫治療。


治療高血壓藥物選擇多 得舒飲食法+規律運動控血壓

 

高血壓對於心臟造成的危害多,曾炳憲醫師提到,左心室肥大、動脈狹窄、心臟瓣膜疾病等,都是高血壓所帶來的問題,容易引發心衰竭,建議年長者、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肥胖者、缺乏運動者、口味偏重者、吸菸喝酒者、三高族群、腎臟不佳者,平時都應遵守722口訣量血壓,並採取少鹽(每日鹽分少於6公克)、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持續運動(每周5天、每天30分鐘),以大量蔬菜和適量水果的「得舒飲食」來維持血壓。

在藥物治療方面,曾炳憲醫師說明,目前有6、7種以上的藥物可以治療高血壓,其中以血管張力素轉換脢抑制劑(ACEI)為適用性最廣泛,能改善血壓及預防常見的併發症,如預防中風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好處。用藥上,建議病患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並採用得舒飲食法,配合規律運動,就能妥善控制血壓。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台大心臟科權威醫師分享降血壓祕訣:享受食物原始美味、麻辣鍋千萬別喝湯,還有2件事是必要功課不可少
·專家示警「1不以為意跡象」是最危險心臟病警訊 逾半數患者1個月內曾出現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