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心臟衰竭不可逆?掌握兩大類型與治療重點,穩定控制也能好好生活
字體
發佈日期:2025/11/01
瀏覽人次:4269 返回列表

 

文: 黃晨祐(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導致器官組織缺氧、體液滯留,進而引發一連串全身器官衰竭的症狀與併發症。

目前根據左心室射血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不同,臨床上可將心臟衰竭分為兩大類: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兩者在病因、治療與預後上略有差異,但都對病人的生活品質皆有明顯影響。

 

心臟衰竭的兩種類型

1. 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

左心室射血分率低於40%,而正常成年人的左心室射血分率應大於60%。簡單來說,就是心臟收縮力變差,無法把足夠的血液打出心臟,這類病人常見於心肌梗塞、嚴重狹心症、心肌病變、心肌炎等患者。

 

2. 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

左心室射血分率大於或等於40%,但心臟已出現心室增厚、心房擴大或是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無法有效在心臟下一次收縮前將心室「充滿血液」,目前認為大多來自於心肌異常的纖維化。此類型心臟衰竭患者常伴隨其他慢性疾病,常見於年長者、血壓糖尿病肥胖、慢性

腎臟病或女性患者。近年來顯示,正常左心室射出分率心衰竭的盛行率逐漸上升,其全因死亡率並未較低,因此同樣需要積極治療與照護。

 

常見症狀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心臟衰竭,症狀主要包括:

*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尤其在活動後或平躺時明顯。
*下肢水腫:腳踝、小腿腫脹,有時合併體重快速增加。
*疲倦無力:因為器官缺血導致活動耐受力下降。
*咳嗽、咳痰:尤其是夜間或清晨加劇,嚴重時可能有泡沫痰。

 

診斷心臟衰竭方式

1.詳細病史與身體檢查。

2.胸部X光:可檢查心臟大小與肺部積水、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3.心電圖:排除心律不整與心肌缺氧。

4.心臟超音波:最重要的工具,可評估左心室射血分率、舒張功能、瓣膜狀態等。
5.血液檢查:NT-proBNP(N端前腦利鈉肽)是反映心臟負荷的指標,對於診斷與追蹤心臟衰竭病情有幫助。

6.心導管檢查:懷疑冠狀動脈心臟病時可考慮施行。

 

治療原則

心臟衰竭的治療首要目標是改善症狀,其次是減少心衰惡化住院率和減少心血管死亡。治療方式會根據射血分率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治療

藥物治療

  1. ACEI 或 ARNI:血管張力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腦鈉素酶抑制劑。
  2. β-blocker:β 交感神經阻斷劑。
  3. MRA: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例如spironolactone 或fnerenone)。
  4. 利尿劑:利尿劑用於控制水腫、肺部積水。
  5. SGLT2 抑制劑:鈉-葡萄糖共同轉運蛋白 2 抑制劑,近年研究證實對射出分率降低型心衰竭(HFrEF)具有改善預後的效果。

更嚴重病人可考慮心臟再同步節律器、左心室輔助器或心臟移植評估。

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

  1. 控制相關共病症: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腎臟病與心律不整
  2. 使用利尿劑控制體液滯留
  3. SGLT2抑制劑與Finerenone是目前少數對HFpEF有證據支持的藥物

 

飲食與生活注意事項

心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延緩疾病惡化:

*限制鹽分攝取: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 2-3 克(約等於食鹽 5 克)。

*控制水分攝取:若有水腫或低鈉血症者,每日飲水量須由醫師評估調整。

*定期量體重:每日固定時間量體重,如體重增加 >2 公斤 / 3天,應儘速就醫。

*維持規律運動:適當的心肺復健運動可提升體能與生活品質。

*戒菸戒酒:尼古丁與酒精皆會加重心臟負擔。

*定期回診與用藥依從性:規律服藥並遵守醫囑,是穩定病情的關鍵。

 

心臟衰竭是一種可控制、可穩定的慢性疾病。透過早期診斷、個別化的治療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多數患者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若您有相關症狀,請儘早尋求心臟專科醫師評估,讓心臟獲得最適當的照護。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些水果」不甜卻容易讓你胖!專家黑名單曝 小番茄、檸檬上榜
·吃起來不鹹!營養師公布「6種食物」都藏高鈉 堅果、運動飲料都中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