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從改變三餐飲食開始
字體
瀏覽人次:34034 返回列表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一旦被診斷有高血壓,幾乎得終身服藥控制血壓,但若只是屬於高血壓前期的準候選人,其實可以不用急著服藥,而是先從生活習慣、飲食內容著手調整,即可讓血壓恢復到正常範圍內。

 

文/洪文嵐

 

一般來說,標準血壓係收縮壓在120mmHg與舒張壓在80mmHg以下,但是真正被視為高血壓的血壓值,則是收縮壓與舒張壓應分別超過140mmHg0mmHg。若是血壓值落在標準值與高血壓值的中間區段,亦即120~139mmHg0~89mmHg之間,就屬於「高血壓前期」。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賴志泓表示,在進入高血壓之前,有些患者的血壓值已經超出標準值以上,雖然還不算高血壓一族,但已被視為即將進入高血壓的邊界值,也就是高血壓前期。高血壓前期的警示意味相當濃厚,就像在提醒患者,若不好好控制血壓,日後極有可能轉變為高血壓患者,因此,屬於這個階段的人,必須要提高警覺,先從調整飲食習慣來著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些人的血壓已經上升到高血壓的危險值,但是本身的自覺症狀並不明顯,有人可能會覺得頭痛頭暈、全身無力、脖子痠緊或後腦痛,但這些症狀未必是高血壓引起,高血壓也不見得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三餐飲食上也沒有做好控制。

 

賴志泓強調,要靠症狀發現是否有高血壓,其實並不切實際,就像前面所說的,有些患者甚至血壓已高達180190mmHg,仍沒有任何症狀;還有的人是等到已經中風了,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高血壓。這類患者罹患高血壓的時間,應該都已經很久了,所以,定期的測量、監控血壓很重要。

 

Q血壓值經常落在標準值與高血壓值間的高血壓前期,飲食方面該如何做調整?

高血壓前期的人,雖然還沒有真正成為高血壓患者,但卻已是高血壓準候選人,這個時候非藥物的生活調控如飲食,比起藥物控制來得更重要,也是影響日後是否會罹患高血壓的重要影響因子。

 

為此,國際醫學界及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均對高血壓的生活調控提出了「SABCDE」的口號。S指的是限鹽(Salt restriction)、A是限制飲酒(Alcohol limitation)、B是減重(Body weight reduction

)、C指的是戒菸(Cessation of smoke)、D是飲食調控(Diet adaptation)、E則是運動調控(Exercise adaptation)。以下是做到「SABCDE」的兩個原則:

 

1、限鹽飲食:在生活調控方式中,限鹽名列第一。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鹽分的攝取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據國民健康局調查結果,國人一天平均攝取12公克的鹽,是國際建議攝取量6公克的2倍之多,且東方人對鹽的敏感度較高,鹽分攝取量的多寡,對血壓高低的影響相當明顯,差距可高達10mmHg之多。而在「SABCDE」規則中,建議一天的鹽分攝取要控制在6公克以內,若鹽分攝取控制得宜,血壓值可望下降2~8mmHg。攝取過多的鹽分可能讓血壓上升,主要是與鹽分中的鈉離子有關,因體中含有過多的鈉,會增加水分滯留體內,提高循環血量,讓血壓上升,且交感神經的反應性增強,就會導致血壓攀升造成高血壓。因此,高血壓前期者的飲食中,控制鹽分的攝取量就顯得十分重要。

 

2、採用DASH(得舒飲食):除了鹽分攝取要控制外,體重也是影響血壓變化的重要因素,而控制體重是很重要的一環,可從飲食調控上去著手。在「SABCDE」準則中,即建議要進行飲食調控,可採用DASH(得舒飲食)。得舒飲食強調多攝取蔬菜、水果(蔬果一天建議攝取8~10份),選用低脂食物、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取等。若可徹底執行得舒飲食計畫,血壓約可下降10~12mmHg

 

雖然DASH(得舒飲食)這個研究,是在非常嚴格控制受試對象的飲食狀況下施行,所以,實驗的效果一定比較好。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去執行,可能難度比較高,像是經常外食者,就很不容易做到,因此,會影響其功效。不過,王宗道表示,想要好好控制血壓,脫離高血壓前期行列,仍應該以DASH(得舒飲食)原則為方向去努力。

 

另外,有些人認為若改吃素食,因沒有攝取肉類,應該可以減重,也可控制血壓,但其實素食如果採取高油、高鹽的烹調方式,對於血壓的控制沒幫助外,反而有負面影響。因此,不管是吃素或是吃葷,都最好要遵守低油、低鹽的烹調原則。

 

Q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天然食物,可以幫助擺脫高血壓的威脅呢?

簡單來說,降血壓的飲食守則,就是比一般飲食攝取更多的蔬果類食物,同時,如富含鉀、鈣、鎂的食物,更具有控制血壓的效果,可以適量攝取。其實在天然食物中,有一些食物已通過研究證實具降血壓的效果,但要注意這些食物雖然經過研究證明可降血壓,但仍有因人而異的狀況發生。

 

所以,不可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幫助降血壓,就過量食用每天都吃,或單單吃某類食物而不吃其他種類的食物,仍然應注意營養均衡。另外,天然食物只是輔助降血壓而已,並沒有治療效果,如果病情嚴重到需要服用藥物時,仍須遵照醫師指示服藥。要注意的是有些天然食物與降壓藥物可能有加乘作用,若已經在服藥的患者,最好視個別服藥狀況,諮詢醫師或是營養師,才是正確的作法。

 

◎芹菜:芹菜中的化合物,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張,具有使血壓下降的作用。但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患者,應諮詢醫師的意見,再決定是否食用芹菜,以免與藥物發生交互作用

◎蕈類(香菇、黑木耳):所有蕈類的降血壓效果都不錯,如香菇、黑木耳、蘑菇等,因富含硒和膳食纖維,經常攝取,可降低血壓、降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還能提高免疫力

◎海帶:海帶是碘、硒的重要來源,其中富含的膳食纖維,可幫助降低膽固醇,還可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

◎薯類:如白薯、紅薯、山藥和馬鈴薯等薯類食物,含豐富的醣類、維生素B6、維生素C、膳食纖維、鉀等元素,有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症及心臟病等功能。

◎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可舒張血管、降低血壓,使血壓穩定。

◎大蒜:含多種硫化合物,具強烈抗氧化作用,可減少自由基形成,有效減少壞的膽固醇(LDL)含量,還可降低血壓及預防血栓形成。

◎番茄:含豐富的鉀,有助於降血壓,番茄生吃,鉀可以釋出較多;但烹煮的熟番茄則有助茄紅素釋出,也對身體有益,各有好處。要注意市售番茄汁和番茄醬雖然方便食用,但有些產品含有大量的鈉,反而會使血壓上升。此外,因番茄含鉀量高,若有心律不整、腎臟疾病者,應請教醫師並限量食用。

◎蘋果:含醣類、蘋果酸、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等,可控制血壓。

◎胡蘿蔔:含大量β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菸鹼酸、膳食纖維等成分,對眼睛疲勞、乾燥、皮膚皺裂等維生素缺乏症有效,也可降低血壓。水煮或油炒過的胡蘿蔔素吸收率會比生吃來得好。

◎香蕉:含豐富的鉀,可平衡人體內多餘的鈉,同時具防止血壓上升與肌肉痙攣的效果。.

◎全榖類:美國農業部營養研究中心發現,含有豐富水溶性纖維與不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可降3~7mmHg血壓。

◎茶: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茶單寧、維生素AB2C及磷、鞣質,能恢復和保持血管抵抗力,與降血壓食物及中藥配製飲用,可防治高血壓。

◎黑巧克力:最新的研究發現,黑巧克力內含的可可多酚、可可內的植物化合物黃烷醇均有助於降血壓。國際性的研究則建議,每天食用兩方塊的黑巧克力,就有降低血壓的效果。

◎菠菜:含有的蛋白質、纖維素、蔗糖、葡萄糖、果糖和維生素BCDK,還含有豐富的鎂跟鉀,皆有助防治高血壓及糖尿病

◎綠豆:屬於利尿食物,高血壓患者若攝取過量鹽分,血液的水含量增高,令血管脹大及血壓升高,吃綠豆可助排水及排走鹽分,降低血管壁壓力,令血壓稍降。

◎瓜果類:如西瓜、木瓜等,具有利尿作用,可輔助降血壓。

 

Q血壓不穩定的高血壓前期患者,需要吃藥來控制血壓嗎?
曾有研究指出,在高血壓前期即給降血壓藥物,可以延緩高血壓發生的機會,但是王宗道認為,此舉意義不大,生活型態的調控才是重點。目前在臨床上,高血壓前期仍不主張用藥,而應以生活調控為主,只要能遵從前面提到的「SABCDE」的原則,即有可能讓血壓下降至標準值;相反的,若是生活習慣未改變,即使服用降壓藥物,血壓也可能會更上一層樓,進入高血壓的階段。因高血壓前期的血壓值是收縮壓140mmHg與舒張壓90mmHg以內,但高血壓可視為血管老化的表現,若是又合併糖尿病、曾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或血管瘤等,容易讓血管受損的疾病時,就建議應將血壓控制得更嚴苛才行。也就是說,若是合併有前述疾病的時候,高血壓前期的標準就應壓低在130mmHg85mmHg內,才能減少血管老化的速度。

 

王宗道強調,即使高血壓前期還不算是真正的高血壓,但根據歐洲的研究卻發現,高血壓前期的患者,若血壓是介於130~139mmHg85~89mmHg之間(屬高血壓前期階段中,血壓較高的部位),大約有半數的人在4年之內,就會成為高血壓一族。因此,千萬不能輕忽高血壓前期的血壓變化,而且要盡量透過飲食內容的調整,避免成為高血壓患者。

 

Q不使用藥物控制血壓的前期患者,除了飲食之外,生活上有哪些該注意的事情?

在「SABCDE」的生活調控原則中,除了少鹽分攝取與配合得舒飲食之外,還有一些與生活習慣有關的方法,例如控制飲酒、減重、戒菸與養成運動習慣等都應該遵守。

 

1.制飲酒:是指酒精攝取量,男性一天不超過30公克,女性不超過20公克,換算下來,男性一天不能喝超過700c.c.的啤酒、240c.c.的紅酒、75c.c.的威士忌或是白蘭地;女性的飲酒上限則是470c.c.的啤酒、160c.c.的紅酒與50c.c.的威士忌或是白蘭地。若控制酒精攝取,血壓可降低2~4mmHg
 

2.體重要控制:BMI應控制在18.5∼24.9之間。根據研究,每減少1公斤,血壓可下降1 mmHg,雖然數字看起來並不起眼,但賴志泓解釋,每一種降血壓藥物約可降低10mmHg的收縮血壓,只要減少10公斤的體重,就等於可以少吃一顆藥。
 

3.運動:運動是控制血壓的方式之一。運動的次數必須達到15天,而且5天都要有30分鐘以上的運動。運動的選擇以有氧運動為主要,若能落實運動,可下降3~7mmHg的血壓,因為運動不單可以降低卡路里,以達到減重的目的,還可刺激荷爾蒙的改變,有利於血壓的控制。
 

4.戒菸:抽菸的當下也會讓血壓上升,而且菸品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會損傷血管,與血壓太高一樣,都是對血管不利的因子。

 

Q已經做到飲食控制和生活改善了,平常該如何監控血壓?

高血壓前期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機率非常高,雖然還不需要吃藥,而是透過飲食和生活改變來控制血壓,但密切監控血壓值的變化也相當重要。

 

賴志泓指出,不少患者平日沒有量血壓的習慣,到醫院一量才發現血壓偏高,但單次測得的血壓值,並不適合做為判斷高血壓與否的依據。患者最好養成在家量測血壓的習慣,且醫院與居家量測的血壓值中,居家血壓值較具參考價值。其實,可觀察自己藉由飲食與其他生活方式的調整後,對降低血壓的成效,也可監控血壓值是否有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就診前7天,務必連續監測自己在家時的血壓,以做為醫師診治時的參考。

 

不少民眾都曾疑惑,自己連續量測的血壓值都不一樣,甚至不屬於同一個區間,即使大多時候落在高血壓前期,有時卻又降至標準值,有時還攀升到140mmHg。賴志泓解釋,血壓原本就會起起伏伏,可取這段時間監測的血壓平均值做為醫師診斷時的參考。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1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電子」雜誌一年12期,優惠價1,500元,限時再贈3期~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