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CKM症候群警訊:成年人健康新威脅,必知預防與改善方法
字體
發佈日期:2025/11/14
瀏覽人次:3263 返回列表

美國醫師近日發出嚴重警告——一種名為「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Cardio–Kidney–Metabolic Syndrome,簡稱CKM症候群)的新興健康問題,正在悄悄威脅全美成年人口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於2025年10月發布的最新報告,全美約有2.4億名成年人至少罹患一種與CKM相關的疾病,包括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慢性腎臟病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調查顯示高達88%的美國成年人從未聽過CKM症候群。公共衛生專家憂心,這種認知不足可能讓許多患者錯過早期干預,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腎功能惡化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雖然台灣尚缺乏針對CKM症候群的大規模統計數據,但隨著生活型態逐漸西化以及人口老化,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相關問題的人數持續增加,CKM症候群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CKM是跨系統的健康警訊

郭志東表示,近年醫學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CKM症候群(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所謂的CKM症候群,指的是心血管、腎臟及代謝系統三大類疾病之間的交互作用,其中包含四個主要健康問題: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肥胖。

 

「CKM」三個字母分別代表心血管(Cardiovascular)、腎臟(Kidney)與代謝(Metabolic)。其中,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屬於代謝性疾病,而這四種疾病往往會互相影響,甚至可能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至於為何這些疾病會同時出現,郭志東解釋,這是因為人體各個系統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舉例來說,當我們攝取食物和飲料之後,營養物質與能量會透過血液運送到全身細胞;心臟和血管負責血液循環,腎臟則負責過濾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只要其中一個系統出現問題,就可能牽動其他系統,進而引發CKM症候群。

 

郭志東提醒,CKM症候群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個跨系統的健康警訊,因此早期篩檢與整合管理至關重要,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腎臟病及代謝異常的風險。

 

 

Box

什麼是CKM症候群?

CKM全名為「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是近年醫界關注的新疾病概念,代表 心臟病、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之間的惡性循環。美國心臟協會於2023年正式定義CKM,提醒醫師應將這三類疾病視為「同一系統的問題」,而非分開治療。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與麻省總醫院指出,CKM是一種循環性疾病,一旦其中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使心臟、腎臟與代謝功能相互拖累,造成長期健康惡化。

 

 

CKM症候群常見症狀

郭志東說明,CKM症候群的症狀通常與構成該症候群的四種疾病相關,可能表現出多種不同的症狀。患者可能會出現胸痛、呼吸急促、昏厥,或是四肢及腳踝腫脹;在行走或是活動時,腿部也可能感到疼痛或疲倦。此外,還可能會出現食慾改變,例如食慾增加或是減退,排尿次數增多、皮膚乾燥,甚至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等症狀。由於這些症狀涉及心血管、腎臟與代謝系統,早期往往不易被察覺,但是隨著病程繼續進展,生活品質可能受到明顯的影響。

 

研究指出,體脂異常或過高是CKM症候群的重要誘因。因為過多的脂肪組織會釋放促炎因子,如細胞激素和自由基,引起心臟、腎臟和血管的慢性炎症及組織損傷;這些發炎反應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控制變得困難,並促進動脈粥樣斑塊形成與腎臟功能惡化。長期下來,不僅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也會加速慢性腎病進展,形成一個多個系統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

 

因此,及早察覺相關症狀、改善生活型態、控制體重和脂肪分布,以及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CKM症候群及其併發症的重要策略。

 

CKM症候群會致命嗎?

郭志東進一步說明,雖然CKM症候群本身不是直接的死因,但是它會大幅提高心臟病發作、中風與心臟衰竭的風險。CKM症候群的併發症相當嚴重,可能包括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中風及慢性腎臟病惡化等,這些併發症不僅會明顯降低生活品質,還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值得注意的是,由於CKM症候群涉及多個系統,症狀常不明顯或容易被忽略,因此早期篩檢與及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而這正是CKM帶來的後果。因此,AHA警告,當高血壓、糖尿病與腎功能異常同時存在時,風險會倍數上升。

 

郭志東建議,對於具有上述風險因子的人群,應建立完整的健康追蹤計畫,包括定期檢測血壓、血糖、血脂與腎功能,同時調整生活型態,從飲食、運動到壓力管理,全方位降低心血管、腎臟與代謝疾病的發生與惡化風險。透過早期干預,即使已具多項風險,也有機會延緩病程進展,改善整體健康。

 

診斷與檢查

醫生可以透過多項檢查來診斷 CKM 症候群,包括測量血壓、血脂檢查、血糖評估、腎功能檢測、冠狀動脈鈣含量測量,以及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等指標。根據這些檢查結果,將CKM症候群分為0到4期,以評估心血管、腎臟及代謝系統的風險程度,其中4期代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高。

 

0 期:無風險

您沒有任何明顯的 CKM 相關風險因子,整體健康狀況良好。

 

1 期:輕度風險

出現額外體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積,提示代謝負擔增加,需要開始注意生活型態。

 

2 期:中度風險

出現第二型糖尿病、高三酸甘油酯、高血壓或腎臟疾病等問題,代表代謝與器官功能已受影響。

 

3 期:早期心血管風險

您可能已有早期心血管疾病的跡象(但尚無明顯症狀),或存在高度心血管風險因素,需要積極介入控制。

 

4 期:高風險或已發病

患者已出現心血管疾病(可能伴隨症狀)、顯著額外體脂肪及代謝異常,並可能合併腎功能不全或腎衰竭,是最嚴重的階段,需要高度醫療關注與持續管理。

 

郭志東強調,透過早期檢測和分期管理,即使處於高風險階段,也有機會透過生活型態改善、藥物治療及定期追蹤,減緩病程進展,降低心血管及腎臟併發症的發生。

 

box誰是高風險族群?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與腎臟基金會資料,老年人、非裔族群以及20至44歲肥胖與糖尿病患者 風險最高。另外,久坐生活、飲食油膩、缺乏運動及家族病史,都會讓CKM提早報到。AHA呼籲,這些族群應積極進行早期篩檢,以預防併發症。

 

CKM症候群能治癒嗎?

郭志東指出,CKM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因患者所罹患的具體疾病而有不同。例如在早期的階段,可能只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做一些改變,例如增加運動習慣;如果是中期的患者,則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膽固醇或血糖。

 

而肥胖的人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降低食慾;而在更後期的階段,可能需要一些侵入性的治療,例如使用支架來擴張阻塞的動脈,以便保持血液的流通,或是透過心臟手術、血液透析、減重手術等,來改善疾病。AHA則指出,根據統計,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可藉由生活方式調整改善病況,也就是說,只要願意改變,CKM症候群是可以被控制的,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血糖、血壓與膽固醇,早期干預才能防止惡化。

 

如何預防CKM症候群?

美國心臟協會強調:「預防是最強防線。」透過日常健康管理,大多數成年人都能降低罹患CKM症候群的風險。

 

郭志東建議,可從多個面向著手防範 CKM 症候群:

1.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和全穀類,減少加工食品、含糖量高或高脂肪食物的攝取,有助維持血糖、血脂與體重穩定。

 

2.充足睡眠:每晚 7~8 小時的良好睡眠,對身體恢復、代謝調節及心血管健康都至關重要。

 

3.戒菸:吸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腎臟損傷及代謝疾病風險,因此應避免任何形式的菸品。

 

4.定期健康監測:管理血壓、血糖和膽固醇,定期檢查,必要時遵循醫師建議進行治療。

 

5.規律運動:每天至少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或游泳,可促進心血管及代謝健康。

 

6.維持健康體重:透過合理飲食和運動,將 BMI 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降低肥胖及相關疾病風險。

 

郭志東指出,CKM症候群涵蓋肥胖、糖尿病、腎臟病與心血管疾病,是現代生活方式病的重要警訊,他也醒民眾:「不要等到症狀出現才治療,從今天起改變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救命行動。」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運動讓心臟更年輕!Maryland大學研究:這種運動可延緩DNA老化、維持端粒長度
.台大醫院創亞洲首例!男子無心跳仍存活,雙心室輔助器取代整顆心臟成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