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健腦9提案,失智新藥治療現曙光
字體
瀏覽人次:31778 返回列表



文/吳依桑

 

台灣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12.51%,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占18.58%失智症人口占8.09%,也就是說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如何幫助家中長者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如何幫助已確診患失智的長輩延緩病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林志學強調,正確認識失智症,提早預防、及早發現,才能真正減輕照顧者的沉重負擔。

 

長輩失智了,該掛哪一科?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就是所謂的症候群,症狀不是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若是感覺家中長輩表現出明顯退化的狀況,也許老人家只是覺得怪怪的,但講不出來哪裡不舒服,可能突然不吃東西、突然判斷力變差、時間地點混淆等,就應到醫院掛老人醫學科或神經內科做全方面評估,會施以簡易智能量表(MMSE)評估及安排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以教育程度區分輕中重度失智症,或是屬於早期認知功能障礙,才能有效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效果才會比較好。若是想自行檢測是否有失智的症狀,也能透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熟知早期症狀,幫助患者在極早期就獲得幫助與治療。

 

別讓「假性失智」弄假成真

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退化的疾病,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目前尚無任何藥物可治癒。雖然失智症目前只能延緩、無法治癒,但林志學在門診中發現,有長者經抽血檢查後,才發現是維生素B12 攝取不足或甲狀腺功能出了問題,因而出現「假性失智」的症狀,而假性失智其實是可以透過缺乏的飲食補充,明顯減輕症狀,是可以完全治癒與回復的。

 

除了失智,林志學提醒,長者與家屬要特別注意老化引起的「衰弱」,主要表現在走路變慢的功能退化,如果透過專業的評估與治療,是可以回復的,加上運動與營養的介入,目前也有藥物研發當中。因此,如果有衰弱現象一定要就醫,進行周全性的評估,包括心智、憂鬱、下肢功能與行走狀況,以避免衰弱引起失能,增加失智風險。

 

長期吃安眠藥、抽菸?小心失智

失智症分兩種,一種是屬於大腦無外力影響且找不出原因的「退化性失智症」,即是「阿茲海默症」,林志學解釋,位於大腦深處的海馬迴掌管記憶,當病情越發惡化,腦功能受影響,就會伴隨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影響患者的行為、情緒、言語等。

 

 另一種是「血管性失智症」,主因是多發性腦梗塞、腦部小血管多處塞住引起的小中風,血管受損導致腦部受損,記憶功能變差,可見腦中風、頭部外傷、血壓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是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另外,也有阿茲海默症合併血管性失智症的患者,在治療方面,就需要雙管齊下進行治療改善。

 

也有研究顯示,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值得注意的是,安眠藥的成分也與失智有關,有研究調查指出,服用安眠藥的時間越長,失智的風險就越高,因此,若是家中長者長期受失眠所苦,建議掛相關門診或老人特別門診進行睡眠的評估與治療,才能避開因失眠藥物造成未來失智的風險。

 

逆轉失智?藥物治療出現新曙光!

針對失智症的治療,林志學解釋,若確診為「退化性失智症」,可透過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醫師向健保署申請健保給付藥物,以延緩症狀。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只能針對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危險因子先行控制,再治療失智的症狀。

 

林志學提醒,任何疾病都分為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用藥可延緩病況,再搭配非藥物的支持性治療。近年醫藥界已有相關研究發現,從阿茲海默症在病理表現上,可觀察到大量「類澱粉蛋白斑」沉積於病患神經系統中,若有辦法逆轉或移除,就能使阿茲海默症痊癒或逆轉。

 

國內外藥廠不斷針對這個理論持續研究,努力讓失智症藥物治療出現新曙光。在2016年初,已有藥廠宣稱經過第一、二期的動物實驗已看到成果,希望未來能真正進行第三期的人體實驗,如果真的有成效,並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證、取得藥證許可,就有可能為治療失智症帶來一線曙光。

 

2016年也有醫學團隊進行小型研究發現,若利用超音波的刺激增加腦血管的血流,對於改善「血管性失智症」也有幫助,目前已進入人體實驗階段,未來如何推廣與應用,值得關注。

 

防失智,掌握趨吉避凶9原則

至於早發性失智症,常見遺傳性基因缺損的問題,林志學表示,目前針對基因缺損方面的預防,尚屬研究階段,雖有數據指出若雙親都患有失智症,直系親屬得到的機率會增加,但基因只占一部分,只要避開後天危險因子,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就可以避掉遺傳失智人生的命運。

 

預防失智症,林志學提供「趨吉避凶」9方法:

多動腦: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相對風險降低5成。建議長者保持好奇心、學習新知,年輕人可多閱讀寫作,別花太多時間在經營社群、瘋抓寶。

多運動:每週規律運動2次以上,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不管是爬山、游泳或是在健身房運動,只要養成運動習慣即可。

多社會互動: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風險近4成,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2倍以上,應保持與人群接觸、當志工、參加同學會,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

多採地中海型飲食:地中海型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的風險甚至是整體死亡率,同時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降低約7成。

避免肥胖過瘦: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427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也會提高。

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伴隨著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風險,許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衰退,收縮血壓>160mmHg且未治療者,風險為正常者5倍,控制高血壓可降低風險。

避免頭部外傷:腦部曾受過創傷的人,罹患失智的風險是一般人4倍以上。

避免抽菸: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快,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

避免憂鬱:曾罹患憂鬱症者,研究顯示相對風險值約高出2倍。

 

忙茫上班族,活化大腦4要點

隨著醫療進步,不斷研發更有效的失智症治療用藥,但林志學仍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由於老化人口增加,失智症的人口勢必攀升,若是能從預防的角度著手,讓長者失智的病況都在早期發現,就能有效減輕照顧者與醫療的負擔,也能讓長者活到、也活得好。

 

如何預防失智?日常飲食是一大重點,地中海型飲食是公認適合的飲食方式,除了多蔬果,也要多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烹調或拌沙拉,少食用飽和性脂肪,有飲酒習慣者可飲適量葡萄酒,但切勿過量。

 

針對總是外食、經常應酬的上班族,林志學認為,除了地中海型飲食原則外,擁有充足睡眠、適度運動、適時紓壓,以及營養補給例如綜合維他命,是保持好腦力的4大要素。每天大腦最需要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尤其是每天早上空腹補充有助於大腦活化,建議早上起來可以先喝1杯水,幫助全身細胞活化,早餐可吃點五穀雜糧麵包、雜糧粥,搭配1雞蛋1杯牛奶,就是營養的健腦早餐。

 

 

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若您/您的家屬以前沒有下列問題,但在過去幾年中有以下的改變,請填「有改變」;若沒有則填「無改變」;若不確定,請填「不知道」。

題目

有改變/1

有改變/0

有改變/不適用

判斷力上的困難,如經常被騙或落入別人的圈套、亂花錢亂投資、常買不合宜的禮物送人。

 

 

 

對原本熱衷的活動與嗜好變得興趣缺缺。

 

 

 

重複講相同的問題或故事。

 

 

 

學習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時有困難,如使用電視、音響、遙控器、冷氣機、洗衣機、熱水器、微波爐等。

 

 

 

 

忘記了正確的月份和年份。

 

 

 

在處理複雜的財務時有困難,如計算個人或家庭的收支平衡、繳費單、所得稅等。

 

 

 

難以記住約會的時間。

 

 

 

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AD8總得分

 

 

 

如果「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總得分大於或等於2分,請立即前往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做進一步的失智症檢查及診斷,以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減緩失智症繼續惡化!

(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出自NEUROLOGY2005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8期】

返回列表
活動看板 ACTIVITY

本期雜誌促銷

常春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800元

我要訂閱

我要訂閱